讀《中庸》有感(6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中庸》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中庸》有感 篇1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中庸》是我國儒家的經(jīng)典之一,是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吨杏埂防锩骊U述了有關做人、修身、齊家、治國的道理,它所敘述的`就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方法。
“中庸”的“庸”說的是“適中”的道理雖然平凡無奇,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的確,“中立而不倚”,“過猶不及”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曾是千百年前的大學鴻儒所追求和堅守的行為準則和人生信條。時至今日,人們還在求索中庸之道之中蘊藏的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崇尚的均衡美與對稱美。
大到國家元首,小到尋常百姓,都對“中庸之道”有不同程度的青睞。鄧小平同志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收回香港主權,三次躋身美國時代雜志亞洲英雄榜。究其根源,是因為他把前年之前的“中庸思想”與現(xiàn)代中國的實際相結合。
讀《中庸》有感 篇2
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我也讀過許多書,有搞笑類的、科普類的、故事類的等等許多種類圖書?梢哉f,每一種圖書都會給我?guī)聿煌氖斋@。
這個暑假,按老師布置的任務,我讀了《中庸》這本書,本來是為了完成老師的'讀書作業(yè)而讀書,可是當我翻開第一頁的時候,我被震撼住了。里面都是一些很深奧難懂的東西,但是由于書的后面有注釋,理解起來也會變得非常方便,再加上遇到不懂得地方就去問問爸爸,所以,我對其中的部分內容印象十分深刻。書中第二課有這樣一個內容: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這段話最終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君子和小人對做事的態(tài)度不容,結果也就不同,什么事情都要要做到適中,不能太過。而假期里發(fā)生的一件事情,也讓我對中庸有了進一步的領悟。
一天,我和朋友李明軒玩積木,要拼成一個大樓房,玩到一半的時候,我的弟弟來了,他也想和我們一起玩,看到平時頑皮的弟弟也想插手,我有些猶豫。經(jīng)不住弟弟的再三要求,我倆還是點頭同意了。又拼了一會,終于快要完工了,就在這時,弟弟調皮的習慣又來了,故意把大樓碰倒。眼看自己辛苦的工作成果一下全沒了,李明軒大怒道:“你要干什么?這是我們一起拼出來的啊!”感覺到他還要上去打弟弟,我連忙制止說,你批評一下他就行了,畢竟他還小啊。如果要是換成你的弟弟,你會怎么樣對待?如果你執(zhí)意不能原諒小弟弟,那么也會影響我們之間的友誼啊,接著我又開始教育起弟弟,最終也讓弟弟進行了賠禮道歉,就這樣,一場矛盾才得以消除。
《中庸》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今后,我們要好好的學習和領悟《中庸》的思想,使其融入我們的生活,教會我們做人和做人的道理。
讀《中庸》有感 篇3
讀了《中庸》,感覺收獲還是很大的,《中庸》是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相傳是孔子之孫子思寫的經(jīng)典文本,或者是秦漢時儒家的作品,被收錄在《小戴禮記》中,后來獨立成一書,南宋朱熹又將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讀《中庸》,感覺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為字難認,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難理解。而以前讀《大學》,有很多生僻的古漢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還是堅持晨讀,并查閱了一些資料輔助理解。
現(xiàn)在,回過頭來,感覺收獲還是不小的。 關于“中庸”,程頤說:“不偏不倚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敝杏故侨寮业淖罡叩赖聵藴。中庸以“誠”和“中”為基本概念,敘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學。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燭照通篇,這句話是一個垂示,猶如鳳鳥銜至黃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圖》稱:黃帝坐于扈閣,鳳凰銜書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種瞬間綻現(xiàn)的文采。
是一個自天之命、由微之顯、從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過程。 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懼”“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發(fā)育,生生不息!暗馈痹从诒旧,與自我相分離,而君子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這種自我修養(yǎng)與反省的品質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須有的。無論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論今后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應當學習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質。
可是,要達到“至誠”的`境界又談何容易呀!特別是我們今天的經(jīng)濟化市場化的社會,達到“至誠”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點的,歸根結底一“貪”字。自古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貪,從而使人們做到知足常樂?傊x過中庸之后,于為人于處世都受益匪淺,受用終身。
讀《中庸》有感 篇4
中庸,“四書”之一,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闡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中和。子曰:“中庸其至矣乎!”中庸是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其以“誠”和“中”為基本概念,第一章便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苯y(tǒng)照全篇。
全書字字可讀,但很難讀懂,二十四篇共三千五百多字,但其中闡述的為人處事之道是無窮無盡的,講究順其自然,謹言慎行。大學是我們由校園向社會過渡的培訓班,除了要學習豐富的知識,還要學習為人處世的技能。中庸強調的為人準則恰恰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忠恕寬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之一。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互不損害、忠恕寬容、體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誠無息”、“內省慎獨”、“隱惡揚善”、“執(zhí)其兩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確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非同尋常的現(xiàn)實意義,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懼"“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發(fā)育,生生不息!暗馈痹从诒旧,與自我相分離,而君子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這種自我修養(yǎng)與反省的品質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須有的。無論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論今后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應當學習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質。
孔子將“中庸”視為一種境界,這種境界在當今社會依然擁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新時代的人才不僅僅能專能研,更要學會人情事故,中庸蘊含的大智慧,是值得我們學習研究的。
讀《中庸》有感 篇5
近來卒讀《大學》《中庸》,使過去支離的認識有了較為完整的眉目。
二千多年前的古人的思想實在令今人所不及——豈止不及,簡直令人汗顏。他們對至純、至善、至美的追求,對道義的恪守,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這與以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而自詡的中華民族而言,不啻是一個天大的諷刺。
也許你會說,國學熱正在悄然興起,全民都在期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國學熱的背后有多少虛偽的因子,有多少人僅僅寄希望于物質和利益的“偉大復興”。國學需要倡導,傳統(tǒng)需要繼承,古人優(yōu)秀的'思想更要傳遞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首先應該是思想的復興,沒有思想的復興,便難有民族的凝聚。
然而,在利令智昏的當代社會,有錢才是王道,一夜便可成名。企圖讓人心復古,堪比天方夜譚。偏激乎?悲觀乎?看看你的周圍,看看現(xiàn)實的社會,多少人為了利益,可以罔顧一切。仁愛和道義在所謂的“成功”面前已淪為笑柄——誰提仁愛和道義會被視為異端一般,固守道義和原則的人簡直就是當代“窩囊廢”。
昨日,群眾又圍攻了縣委大院。面對竭力勸解的工作人員,一名婦女振振有詞:“……你們上班的退了休還有工資,農(nóng)民咋就沒有,咋不把你們的錢分給俺們點……”我愕然!“政策不是對農(nóng)民挺照顧嗎?他們怎么還要分別人的工資!蔽邑苛艘谎蹫鯄簤旱娜巳海挥傻冒咽稚爝M空空的口袋,匆匆趕往學校。
早上5:00,一則消息徹底打破了我的睡意。某某省某某中學,一名十七歲的學生與老師發(fā)生沖突,拔刀刺向老師,老師受傷,幸無大礙。這樣的事件近年已經(jīng)發(fā)生過多起,如今并不令我十分吃驚。讓我吃驚的是,結果該生遭到旁邊眾教師的“群毆”(原文用詞),倒地后送醫(yī),不治身亡。當時我就懵了……我?guī)缀跸氲靡娎蠋焸兊牧x憤填膺,但我又分明感覺到無比心痛,我們——我無法不把自己放在在這個行列當中,盡管事件與我無關——是悲劇的制造者,更是受害者!
如果說那名婦女的無理昭示了社會的戾氣的話,那么,這出由師生上演的悲劇則直指教育的蒼白。學校是社會蕪雜的凈化器,學校是高尚德行的守護神,然而,師生尚且如是,何怨婦女者更眾!難道,這真是我們身處的現(xiàn)實嗎?
窗外,一群初三的孩子們在追逐打鬧……
忽然,心中一個蒼老的聲音再次響起,磁性又安詳: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
……
我不由端坐,深情默念——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眼前,漸漸模糊。窗外,一顆籃球在空中劃出一條優(yōu)美的弧線。
讀《中庸》有感 篇6
本月共讀的是《傅佩榮譯解大學中庸》,說實在的,可能源于兒時的閱讀習慣,對于這些文化底蘊深厚的文字一直都不是我偏愛的,所以這一本書也讀起來很費勁,感悟也不是特別深刻,只能潦草記錄。
《大學》中我最認同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贝笠馐牵和ㄟ^向外的學習,豐富知識,處事的意念誠實,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就客觀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肅好,就能治理好國家,天下就太平了。格物與致知,是由向外學習到自我的內在體悟;誠意與正心,主要是內在存養(yǎng)與省察的功夫;修身是具體的言行修養(yǎng),也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責任;后續(xù)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修身的實踐與擴充。從成功與失敗的古今人物身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覺不自覺地遵照《大學》所說的“修身是為人之本”的要求修煉過自己。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如果不能“修身”,那么很容易被這些紛擾所左右,甚至走向偏頗的方向。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靜下心,修身養(yǎng)性,只有豐盈自己的內心才能談更大的遠方。
中庸之道,幾乎成為很多中國人標榜的行為準則,那么到底何為中庸?可能是言行不要偏激,態(tài)度力求溫和,但中庸也可能變成表面的客套,以致失去一份真誠的心意,或為了息事寧人,以致不再堅持原則,但其實“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也就是說真誠到極點的人,行善沒有片刻止息。中庸帶給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過也無不及,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這就是“和”。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對過失,不過分埋怨別人,也不過分自責;面對榮譽,不過分張揚,也不過分低調;面對困難,不過分躊躇,也不過分淡定。天地萬物各安其位,正常運行,這是一種大智慧。這也是我們本該在生活中的一種心態(tài)與智慧,這樣才能面對那些生活的那些煙火氣與惱人愁。
這本作品分為原文、譯文、注解幾個部分,特點是注解部分不是單純的解釋詞句,而是融匯了傅老師的見地,這些屬于大家的智慧與思考,讀來還不錯,但深入了解,還需細細品讀;剡^頭追隨古之圣人的腳步,走一遍孔孟之道。探索古之讀書人的精神世界,或許能給迷茫的自己帶來一縷希望。
【讀《中庸》有感】相關文章:
讀《中庸》的心得11-27
讀《中庸》心得04-16
讀中庸心得03-01
讀《中庸》有感06-04
讀中庸有感03-27
讀中庸有感04-19
讀《大學中庸》有感04-27
讀中庸心得15篇03-01
讀《中庸》有感6篇06-04
讀《中庸》有感7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