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讀后感的作文合集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后感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讀后感的作文 篇1
書是人類的階梯,讓我們登上更高的山峰;書是人類的山峰,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書是人類的翅膀,讓我們翱翔在知識的天空……是的,書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讓我想起了劉向的一句名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愈。
寒假里我纏著媽媽買書,媽媽答應了,我看中了《阿洛的故事》,作者是王一梅。于是,我便懷著愉快的心情閱讀了這本書。故事的主人公是巫婆雷莎太太和流浪黑貓阿洛。他們之間發(fā)生的種種事情,喜怒無常。好景不長,雷莎太太去世了,阿洛為了報答雷莎太太的收留之恩,守在老樓。珍惜這種快樂,感恩生命。擁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我讀著讀著,阿洛自謀生計、知恩圖報的精神時時刻刻的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自嘆不如。
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躲在空調(diào)里,看著電視,真是神仙般的享受!“媽,我渴了,拿杯冰水來吧!”我叫喊道。媽媽聽了,二話不說,幫我拿了一杯冰水。晚上的時候,陰差陽錯,讓我看到了令人傷透心的場景∶媽媽捶著腰,吃力地走向房間休息。我的心瞬間破碎了。我為白天的事而感到臉紅,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我決定“改邪歸正”。于是,我立下諾言:做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再麻煩媽媽,一定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生命。那幾天,她便不再腰酸背疼,而是挺直腰板。我再墻后默默地微笑著 ,向上蒼祈禱著希望母親能夠越過越年輕,不再讓她為我操心,讓她放心地把這個家交給我,讓我來報養(yǎng)育之恩。
我慢慢地合上書本,心中感慨萬千。我從小就要有一個志向,還要更珍愛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成功者,不都是擁有這一種品質(zhì)嗎?我相信,“有志向,愛生命”,就一定能夠成就大事業(yè)的!
讀后感的作文 篇2
老師在班上推薦同學們讀一本叫《小屁孩日記一一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書。于是,我上當當網(wǎng)購買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杰夫金尼。主人公格雷調(diào)皮搞蛋又可愛,又有些許小聰明,總會有許多奇怪的小計謀和不切實際的幻想。
書中講述了主人公與他的親戚朋友之間發(fā)生一系列的事情。我覺得格外雷有一大堆缺點,例如:有點自私、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撒謊;但是,他也有很多優(yōu)點,例如:善良、幽默、仗義、想象力豐富。在他身上有著我們大多數(shù)普通孩子的優(yōu)、缺點。雖然他很調(diào)皮,可是讓我們感受到很真實。他在日記本中所記錄的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也在我們身邊和自身上發(fā)生過,這種真實讓我與格雷有些共鳴。這本書很特別,上一半是中文版,下一半是英文版,讓我們在積累課外知識的同時又能提高英語水平,一舉兩得,真好!
一口氣把書讀完,卻沒有一丁點以前的乏味,腦海里反而不斷呈現(xiàn)出一個個片段,真是意猶未盡。在我煩惱時、無聊時,它就像一個魔術師,把煩惱和無聊都變成小溪里的水,流走了。如果你讀過這本書,你定當會開懷大笑,而且這種快樂不會隨著時間而流逝,反而會歷久常新。
讀書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能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和驚喜;锇閭,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讀書,一起成長吧!
讀后感的作文 篇3
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為什么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xiàn)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后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么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nèi)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jīng)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jié)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中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書中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是啊,我們經(jīng)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逼綍r我也這樣地抱怨。試想:每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批改作業(yè)、課后輔導,現(xiàn)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課題研究。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解決了這個時間問題,答案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多讀書。確實,我們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學校所發(fā)的那本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原來,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讀到《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29條<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對我深有啟發(fā)。把控住學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調(diào)動內(nèi)部誘因的最精細的工作之一。
要使學生學起來有趣,必須調(diào)動頭腦中的經(jīng)驗知識,新舊結合,才更利于“新芽的營養(yǎng)生長和機體內(nèi)養(yǎng)分的充分供給”。對于首次接觸的新知,該放開孩子手腳,推薦給他們相關的書籍,教給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先去自主了解,獲取有關的“經(jīng)驗知識”,在學習新知時,再將儲存的意識加以調(diào)動出來,再次感知,理解,針對事實現(xiàn)象進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從而輕松學習。在第四節(jié)中蘇霍姆林斯基就講過:只有當隨意注意、隨意識記與不隨意注意、不隨意識記結合起來時,才能點燃學生意識中的“思維引火線”。
簽于此,感覺自己在平時“預習知識”這一環(huán)節(jié)上,相對來說把握得還是比較適合一些,淺談點滴:在講新課之前,我一般先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教材,大體弄清楚教材中要學習什么內(nèi)容,這些知識跟已學的哪部分知識是相聯(lián)系的,教材上的解題方法和思想是怎么樣的。對于自己搞不懂的問題,拿出來跟同學討論或者在聽老師講課的過程中,著重注意,將課堂講授的與自己預習的相對比,這樣反復識記,學到的知識是很難忘記的。而且經(jīng)過預習的新課,上起課來比較輕松,學生勁頭也足,當然,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還有待于提高和加強。
但要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讓他們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思考活動,這樣在聽課時才能攏聚他們的注意力,有一種真正的情感體驗,從而主動探索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在學困生方面,以往,面對學生的“不會”,我經(jīng)常會責怪學生:“都已經(jīng)講過了,你為什么還不會呀!”、“同坐在一個教室里,別的學生都會了,你為什么不會呀!”等等。有時候想想,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差異,這種現(xiàn)象是很正常的,但再想一想,就認為這是不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呀,小學這么簡單的數(shù)學知識,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會的。但是看了第一頁到第二頁的一段話,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讀完這段話后,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給學困生更多的關心和愛,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與學生談心,讓他們體會到老師是真心幫助他進步,并通過談心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制訂出符合孩子自身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目標。然后從基礎的內(nèi)容學起,一步一步地幫助孩子,并讓孩子從中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對學習的畏懼,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這樣慢慢便成達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學生就不會把教師單純地看成嚴厲的監(jiān)督者,也不會把評分看成一種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對教師說:某某地方我沒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會做。他的良心是純潔的,他不可能去抄襲別人的作業(yè)或者考試時搞夾帶。他想樹立起自己的尊嚴。”
此外,反思學生在課堂上調(diào)皮、做小動作等現(xiàn)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學生,而要學會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而學生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看電視、打電腦、玩游戲時卻那么專心致志,是不是自己的課堂不夠生動,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做法學生不滿意,從而引起學生對自己的課堂的討厭等等。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記得在一次數(shù)學課上,一位平時表現(xiàn)一直不錯的女孩子竟然看起了課外書,在課后找這位學生談話時,她竟然無辜地說:“老師,我一直舉手,你都不讓我發(fā)言!倍嗝磫渭兊南敕,竟然想到用這種方法來引起老師的注意。但是,班級那么多人,老師也不可能一一叫到,當我向她解釋這種情況并告訴她舉手更重要的目的的是告訴老師自己會了以后,這位學生在接下來的數(shù)學課堂中一直表現(xiàn)優(yōu)秀,而且對待作業(yè)也更加認真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關注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面對學生的問題,要善于蹲下身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并及時、認真地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讓每個孩子都把上數(shù)學課看作一種樂趣,并能在課堂中獲得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yǎng),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zhì)才會得到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fā)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是啊,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后,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當然,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于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tài)。
那么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教師一方面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
另外蘇霍姆林斯基也給了我們建議:“接近那種無動于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苯處煻家伎,是什么促使某些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變呢?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于有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guī)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來,這是給我們提出的第二十三條建議。
早就從各種渠道聽說過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也曾對其中的內(nèi)容有過涉獵,然而在自己真正擁有了這本早想擁有的“教育寶典”,懷著無比虔誠的心情認真拜讀之時,心靈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在《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一條目中,蘇氏給我們指出了一個教育教學中很是常見的一個現(xiàn)狀,他說: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xiàn)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的緣故。學生的基礎不一,接受能力有差異,因此我們就不能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學生。“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guī)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弊鳛榻陶撸覀兊墓ぷ鲗ο笫菍W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如果我們硬是要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學生,用自以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方式來教育所有學生的話,那只能出現(xiàn)一種結果:一部分學生的自信被摧毀,一部分學生的能力被扼殺。
蘇霍姆林斯基明確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實類似的觀點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則,只是我們往往口頭上無比的尊崇,而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卻一再地踐踏罷了。
學生是人,不是工廠里的產(chǎn)品。教者尊重學生不妨從尊重他們的現(xiàn)狀做起,為每一位學生確定適合他自己的“臨近發(fā)展區(qū)”,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自信地發(fā)揮出他的力量和潛力,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并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并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狈此际墙處煶砷L和自我發(fā)展的基礎,教師從經(jīng)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fā),發(fā)現(xiàn)分析其中的問題,并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fā)揮了教師自我導向?qū)W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diào)以問題為中心,著眼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diào)“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因此,教師應該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由于教師是帶著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
再比如,有些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表現(xiàn)為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無精打采等,其實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讀了這本書,我們不妨仔細地反思一下自己,我們的課備得充分嗎?我們的課堂是不是激發(fā)了每一個孩子的探索知識的欲望?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這么想想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所設計的每一堂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向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雖然要做到這些不容易,但是只要堅持努力,真正動腦筋來設計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抱怨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少了很多。
另外,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我想,今后,讀書將成為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來讀了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覺得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獲與體驗。
有這樣一句話:教師的職業(yè)是平凡的,責任是重大的,使命是光榮的,教師有教師的壓力,教師的痛苦,但也有教師的樂趣、教師的意義。要做一個好教師就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善良的心、美麗的心,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敏銳的教育眼光,全面的教育技能,崇高的教育理想,陽光的教育行動。讓我們以此為目標做為對自己的鞭策。
讀后感的作文 篇4
最近,我們四年級主題閱讀推薦大家讀《通往天堂的路》這篇文章。我疑惑地問好朋友:“天堂是什么?”好朋友撓撓頭說:“天堂是個好地方,只有好人才能去的。”我又問媽媽:“天堂是什么?”媽媽說:“天堂是指快樂。”我還是沒明白,于是又去問老師:“天堂是什么?”老師說:“天堂是幸福的象征!
我似乎有些明白了,原來在天堂的人,都是幸福的。可是怎樣才能到達幸福的天堂呢?帶著問題,我閱讀了文章。我讀得很慢,每讀完一段都要認真地想一想。原來通往天堂的路上,沒有鮮花,也沒有彩虹,更沒有天使。通往天堂的路是一條坎坷的路——需要我們丟掉自私,擁有自信和勇氣;需要我們掌握豐富的知識,充滿智慧;還需要我們不怕失敗,勤奮一生。最后,做個誠實的人和具有了高尚的品格,就是進入天堂大門的鑰匙!
我終于明白了,天堂是一個美好的地方,身在天堂的人們擁有著淵博的知識,美好的心靈,高貴的品格!我也想要成為那樣的人,我會時刻提醒自己,為達到目標付出非常的努力!
讀后感的作文 篇5
中國資本市場的繁榮,讓更多的人試圖通過證券市場來增值自己的資本。中登公司數(shù)據(jù)顯示自20xx年4月~20xx年3月的一年間,每月新增開戶數(shù)近150萬,截止20xx年3月底,中國股市期末股票賬戶數(shù)已愈1.4億。然,上海證券交易所—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大陸建立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距今也就走過了21個年頭,相對于西方發(fā)達國家來說,還是屬于嬰幼兒時期了。為此,在國人更多的關注資本市場,渴望更多的了解資本市場時,不由把目光投向了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國際大鱷,巴菲特就是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人物。他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被寫成了傳奇故事。不同的人,看一本書想必有不同的感悟,看巴菲特傳奇自然也不能例外。
下面談談我看到的“老巴”
1.巴菲特的一生:從1930 年出生于內(nèi)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到11 歲初次購買股票;從受教于哥倫比亞大學的傳奇人物,證券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到27 歲時創(chuàng)建自己的帝國。巴菲特對自己投資購買的股票向來是三緘其口,而對于投資理論卻開誠布公,即在最低價格時買進股票,然后就耐心等待。
2.巴菲特認為,一生中,只要擊出二十幾個好球足矣,當然做到這一點,要進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巴菲特正是這樣身體力行的,當他投資某家公司時,總是閱讀所能找到的全部年度報告,了解公司的發(fā)展狀況及策略。一旦買下某家公司或公司股票,巴菲特就不愿再易手。
我的感悟:過多的談論,會因他人的見解影響自己的判斷,故三緘其口。入市的都知道:低買高賣,當然在最低價格時買進股票。但是為何那么多人卻做了相反操作呢?這當然是人性使然,所以了解股市之前,多了解了解自己。只有在對你買的東西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才能讓你堅定的持股,耐心的等待。因此,在你做買入決定時,你必須是非常了解你要買入的公司的經(jīng)營情況的。
【【實用】讀后感的作文合集5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美文作文合集五篇02-28
實用的美文作文合集六篇02-28
實用的美文作文合集10篇02-28
實用的美文作文合集6篇02-27
實用的美文作文合集8篇02-27
實用的美文作文合集九篇02-27
實用的美文作文合集7篇02-26
實用的電腦的介紹作文合集四篇02-28
實用的電腦的介紹作文合集九篇02-28
實用的電腦的介紹作文合集八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