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紅巖有感 推薦度:
- 讀童年有感 推薦度:
- 讀《簡愛》有感 推薦度:
- 讀《廉政鏡鑒》有感 推薦度:
- 讀《動物莊園》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目送》有感(集錦10篇)
讀《目送》有感1
天空飄著細雨,你坐在白色的小圓桌前,享受著這家店鋪有名的焦糖瑪奇朵和馬卡龍,聽著嘴唇涂得鮮紅的女孩拉著小提琴。細雨微微的窗前有人夾著公文包,打著電話一閃而過。
也許他上班要遲到會被扣工資;也許他的妻子正告訴他孩子生病要去醫(yī)院;也許他在對他的母親說“我很忙!彪S時準備掛掉電話。
你無法說他不懂生活,他只是為了可憐的薪酬而奔波著。每天如此,等到有一天,匆忙的腳步終于慢下來了。而這時,自己也老了。那個曾經(jīng)是小孩子嘴里的“哥哥”成了“大叔”,“姐姐”成了“阿姨”,再也無法跳街舞玩兒跑酷。這就是時間給人的痕跡,抑或說是打擊。
“不是人們變小了,而是你,變老了!饼垜(yīng)臺講述著生命的進程,像是在講述著一個簡單的故事。
或許多少年后你仍可以坐在那家小店喝咖啡吃甜品,聽紅唇的少女拉小提琴,看窗外的人來來往往。只是你,老了。
生命的盡頭,是死神冰冷的親吻,面對這冰吻,最好的選擇叫做從容。很想見一見龍應(yīng)臺開的“樹海葬俱樂部”的朋友,五十多歲的年紀,從容的用纖細的手指掌著杯,在紅酒杯口留下緋紅的唇痕,唇齒間漫談著生死:“海葬最省事!毕袷撬f的話,與自己無關(guān)。
有人說醫(yī)院是生命交界的地方。那里人群匆匆,在生死間行進。一張報告單,在有的人眼里是一紙判決書,在有的人眼里僅只是一張紙。焦慮、恐懼、對生的渴望,這是人的本性。但是一個人生命的進程是只許一個人走的路,沒有人會陪你上路。平和地走好每一天的路,別只顧及結(jié)局,而忘卻了美好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都是不經(jīng)意墜入凡間的天使。幼時擁有一雙通透的眼睛,清澈而純凈。吃多了五谷,眼睛里便有了色彩和欲望。無索取便無欲.生是人最大的欲望。把這最大的欲望放下了,人生將是另一番境界。
死亡是涼爽的夜。這是海涅的詩句。享受著夏夜般的清涼,讓心沉下。不用悲涼,夜,終歸要降臨,走近了也就走進了。不用害怕,記住當死神輕吻你的時候,是個涼爽的夜晚。要做一個恣意游走在生命間的人,靜心地看待生,看待死。
當彼此都做好了準備,一次次的轉(zhuǎn)身而去,都有一次次的目送。慢慢走,慢慢送,直至走完生命的進程。
讀《目送》有感2
在我看過的書中,給我印象的不多,但是《目送》這本書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它讓我看到了不僅是一家人的故事,還是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
看完《目送》這本書,我內(nèi)心十分憂傷,目送的含意是:用目光送別離去的人或物。
這本書寫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是的,人的一生不就是看著一個個人離開自己嗎?幼兒園時、小學時、中學時、大學時與老師、同學分別。去世后與世上所有人分別。人在生命的路途中,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平靜中透露著的哀痛,讓人不甘又無奈。
孩子告別母親,一個人踏上那條每個人必經(jīng)的道路。在告別的時候,母親目送著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站在斑駁小路的這一端,看著背影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眼里總會流下淚光。母親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的她也向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但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人生的艱辛只能自己度過。
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像作者的兒子一樣,叛逆,就在小學期末考前一天晚上我媽媽叫我復(fù)習,我不想復(fù)習,我媽媽就在我旁邊嘮嘮叨叨的說:“不復(fù)習怎么能考好呢?我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復(fù)習了。過了一會,我跟我媽媽說:“我復(fù)習完了。”她說:“怎么可能復(fù)習的完,再去復(fù)習!钡搅嗣魈欤胰ド蠈W時,天才剛剛亮,我媽媽問我:“坐不坐我的車!蔽倚南耄鹤愕能?想去被罵吧!我對她說:“不用了,我還是走路吧!闭f完我就走了,她看著我的背影,一動不動。我回頭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她的眼邊閃著淚光。
龍應(yīng)臺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前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這是一段多么看似簡單,平凡的語句呵!世界上,幾乎每天都會真實的演繹著這樣平凡而動人的情節(jié)畫面。完了這本書。忽然,我懂得了人生中與家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寶貴的,我們應(yīng)該珍惜這段時光!這段時光過了就再也不會再回來了!
讀《目送》有感3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龍應(yīng)臺在目送兒子獨自乘公交的背影,目送兒子上飛機時的背影,目送父親離開人世等等之后寫下如此感嘆。
的確,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都在逐漸變化。龍應(yīng)臺看到兒子長大后不愿再讓她接送,獨自去乘公交車,就算坐她的車也不愿與她交流時,她可能有過悲傷。在看兒子踏上出國的飛機,內(nèi)心充滿不舍時,只看到兒子不曾回頭的背影。作為一個母親,在欣慰兒子逐漸長大、逐漸成熟時,也會對兒子和她漸漸疏遠的關(guān)系感到難過。
而作者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隨著她的成長、結(jié)婚生子,和父親的關(guān)系和感情交流也變得疏遠和稀少起來。在父親生重病之時,她拋下所有事務(wù)來照顧父親,最后,站在雨中目送父親的棺木被緩緩?fù)谱,她深深地凝望,想要記住這最后一次的目送……她是否后悔未曾多抽些時間來陪伴父親?
作者的感情復(fù)雜而濃烈,像一壇老酒,沉淀于她筆下的文字?赡芪覍λ睦斫膺不夠透徹,可能我的感受也顯得淺薄,但我讀完文章后,內(nèi)心充滿傷感,也想到自己與父母的關(guān)系。
對于這個年齡的我們來說,與父母之間發(fā)生一些矛盾在所難免。但是,這些不應(yīng)該影響到我們的情感交流?赡軐κ挛锏目捶ú煌,可能視野都變得不一樣,但我們能否與父母攜手共進而不是一人向前,讓父母留在原地,用他們那可能已經(jīng)開始老花的眼睛目送我們的背影?
我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幕場景:一對父女在比賽游泳。父親刻意讓著年幼的女兒?焐习稌r,父親猛地向前一沖,打算提前上岸,卻在無意間瞥見一塊木頭從上游漂來,正接近稍顯落后的女兒。父親連忙調(diào)轉(zhuǎn)方向?qū)⒛绢^推向別處,然后看著先上岸的女兒興奮的笑容,父親的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那時我就在想,也許我們的父母也和這位父親一樣,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地為我們擋下傷害,讓我們可以游得更遠。
所以,當我們長大后,拼搏出自己的事業(yè)時,不要忘記父母,不要讓他們目送你遠去,不要讓他們感到你的疏遠。讓我們與父母攜手共進,回報給他們更多的愛與關(guān)懷,不要讓他們在一次次目送中黯然,在一次次等待中心酸。
當父母為你送行時,多回一回頭,揮揮手,當有時間時,多與父母溝通交流。這樣,他們就不會太難過;這樣,他們目送的只是你與他們之間的距離變大,而不是感情變得疏遠。
讀《目送》有感4
寂靜的夜,在你光芒閃爍的地方,螢火蟲靜靜散發(fā)微弱而溫暖的光芒。螢火之光不是為了點亮整個星空,只要默默圍繞光源,注釋著他就已足夠。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陛p輕翻開《目送》,淡淡的字跡,暗暗的憂傷,又帶著那一絲絲的期盼。字里行間流露的又是一份無奈。看著兒子一次次成長,一點點成熟,一步步離你遠去,你卻無法挽留,只能目送著任憑他獨自離去,等待著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他卻沒有,一次也沒有。你就像只螢火蟲,靜靜守護著那束光源。
那抹忽隱忽現(xiàn)的光芒,似乎照亮一個被我遺忘的角落。緊緊握著手機,就像往常一樣一個一個點開分組,呆呆地望著每一個或明或暗頭像,靜靜的等待著。也不知是從何時起,習慣了每天點開個性簽名,寫下自己的心情。明知我的頭像永遠帶著一個黃色的圈中兩道橫線。一直地隱身,每天盼望著,有人能發(fā)現(xiàn)隱身中的我?粗恳粋閃亮的頭像卻從不跳動,一股抹不去的憂傷深深藏在心中。獨自躲在房間的角落,暗暗傷心。禁閉的門,悄悄的露出一絲光芒。一聲小心的詢問:“睡了嗎?”為什么是她。媽,她來干什么。偷偷抹去殘留臉上的淚水。也不開燈,慢慢坐了起來,恢復(fù)成原來的冷漠,輕聲道:“什么事!蹦赣H眼中似乎有絲晶瑩,低吟道:“怎么同學又不在嘛!毙闹忻腿灰活,她,怎么知道。一想?yún)s又只剩一聲苦笑:原來我一直期盼的,等待的,遠在網(wǎng)絡(luò)所謂的朋友,不曾在我傷心難過時關(guān)心過我。而只有我最討厭,無視的,也是我身邊的卻是最親的我的親人。她們卻是永遠關(guān)心著我的。透過窗,玻璃的反射,那一絲忽隱忽現(xiàn)的光芒閃爍著。母親的眼不曾移開過我的身影。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原封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备改笍膩矶疾粫魂P(guān)注你,只是他們像螢火蟲般,散發(fā)著光卻若隱若現(xiàn),但他們卻永遠環(huán)繞著那光源,一直靜靜凝望著。也許時間會改變,年齡會改變,但不變的是那永遠壞繞著的熒光,不管的是父母對你的愛。
不變的熒光,不變的注視,不變的是愛。
讀《目送》有感5
我愛龍應(yīng)臺的《目送》,愛她書里淺淺的陽光下弓著腰的老婆婆,柔弱如稻草的身影;我愛那廢棄的斷墻下濃青、艷紫的牽;,愛那綴滿鳳凰花的枝丫。
午后,陽光點亮了書房。翻開書本,我仿佛看見她走在石橋上,看溪水緩緩流淌。去思考,去行走,去愛。
書中的龍應(yīng)臺,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她喜愛散步,別人眼中破敗的庭院,她能發(fā)現(xiàn)墻角的牽牛花,能感受到歲月沉淀的美好。河流中淺眠的天鵝,是他人眼中一晃而過的畫面,她卻能體會其中的安詳與寧靜。
那種對生活的熱愛感染了我。原本,眼里無趣的鎮(zhèn)子,此時卻頗具韻味。
我開始行走,走在充滿茶香的徽州小鎮(zhèn)里,我站在梧桐樹下,看陽光透過樹葉在柏油路上灑下光斑,手拿一本好書,度過一個溫暖的下午。我站在十字路口,看人們?yōu)榱嗣魈毂甲咧。我在清晨的環(huán)城路上騎車,看遠處的山峰在霧中透著古樸的青灰色,那么高大,那么遙遠。
作為華人世界犀利的一支筆,《目送》中不僅有潺潺的小溪,更有著險峻的山峰。十幾歲的龍應(yīng)臺,也同我一般的愛做夢,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想要走自己的路。可在那個民風閉塞的臺北小鎮(zhèn),家家戶戶都是漁民,女孩念書,出國留學,仿佛是天方夜譚?伤匀粓猿肿约海瑸樽约旱奈磥淼穆范床。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十六歲的我,更多的是迷茫。不知道前面的路如何去走。從初三緊張壓抑中走出的我,就像繃緊的彈簧突然松開,毫無分寸。沒日沒夜的沉迷于網(wǎng)絡(luò),懶散、放縱又無奈。害怕自己一旦停下,中考的失誤,遠去的朋友、繁忙的高中,種種煩惱就會占據(jù)我的大腦,使它痛苦不堪。難道我的人生就是當個“乖寶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重點大學。難道我的人生就是一個又一個“重點”構(gòu)成的嗎?難道以后我只能做一份待遇好但呆板無趣的工作,渾渾噩噩地過下去嗎?不,我不愿意!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在發(fā)出抗議。
是的,我唾棄這條枯燥無味的平坦大道,愛那條風景獨特,曲徑通幽的夢想險路?晌乙幌氲阶穳粽哳嵟媪麟x的生活求而不得的苦惱又心生恐懼,就又終日沉溺于虛擬世界,不愿思考我的未來。
直到那個下午,我翻開《目送》。書中對自我的剖析,對未來的思考,對生活的熱愛。就像一束陽光射入我滿布灰塵的心。我開始振作起來,為我的未來而努力奮斗。我一定要走我的路。
我行走著,心中的勇氣在日漸增多。既然不愿混過大好年華,何不放手一搏。贏了,夢想之燈就此點燃;輸了,殘缺的古墻也有歲月的美麗。
別害怕,向前走!一路有電閃雷鳴,也有旭日東升?幢檎麄世界的風景,去掌握自己的明天。
讀《目送》有感6
“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边@是《目送》里的一句話。
這學期,我讀了《目送》這本書,作者是龍應(yīng)臺。書中一共包含七十多篇散文。分別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年邁、兒子的別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了人生的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了對親情的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
這本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第三章——《冬,一九一八》這篇文章。該文是在父親逝世不久后寫的。作者主要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述說了父親的堅強、好學、仁愛處人、忠誠處事的品質(zhì)。文章最后一句“文字,徹底被你刪掉”,深深表露出了作者對父親的思念、敬愛,而父親人已逝去,就像刪掉的文字一般,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整篇文章富有情感,蘊含哲理,令人不禁流連在作者的文字中一遍遍地細細品味。
作者在文章中寫到:“我們記得他如何退回人們藏在禮盒底的紅包,又如何將自己口袋里最后一疊微薄的錢給了比他更窘迫的朋友!笨吹竭@句話,讓我想起了身邊的一件小事。還記得在六年級的.一次美術(shù)課上,一名A同學忘記帶畫紙,只好找班上的同學借。很多同學都只帶了一張畫紙,其中有位B同學剛好帶了很多畫紙,于是A同學就去找B同學借,但B同學卻把嘴一撅,搖了搖頭,冷漠地拒絕了。A同學非常著急,怎么辦?借不到畫紙就不能在下課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同學們都埋頭在紙上沙沙地畫著,而他只能坐在座位上,手足無措地焦急中。這時,另一名同學從身后傳給他一張畫紙,輕聲說:“我今天剛好多帶了一張畫紙,你先用吧!盇同學萬分感激,連連道謝。在同學的幫助下,A同學順利地完成了美術(shù)課的作業(yè)。這件事讓我想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連借一張畫紙這樣的舉手這勞都不愿意幫助,那又怎么可能在緊要關(guān)頭幫助別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文章中父親仁愛處人的品質(zhì)再一次深深地打動了我,影響了我。我們要懷有仁愛之心,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這種仁愛之心不僅要體現(xiàn)在緊要關(guān)頭,而更多地是要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一些日常小事中。
讀《目送》有感7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好似一粒石子從數(shù)千米的高空墜落,石子很輕,卻很重、很痛地砸到你的心湖里,一片水花……
讀完《目送》一書,合上最后一頁紙時,已是夜晚。陽臺的方向,可以聽到父親洗衣服的“嘩啦啦嘩啦啦”的水聲,伴隨著秋風穿過客廳輕輕地飄來,綿延深長。從床邊的窗戶望去,穿過街道穿過云層穿過樓房,靜下心來,可以聽到——母親招呼顧客的聲音,跟她們講價錢的聲音,她變換站姿時平底鞋與地面磕碰的聲音……
開始時,是那樣的每個早晨,我大哭著不肯上幼兒園,最終被千唬萬哄地攆上校車,還把沾著眼淚的臉貼在車玻璃上大叫:“早點回來接我”;后來,我可以安安靜靜地坐在自行車后座迎著晨曦上小學;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能夠自己拿上熱乎乎的豆?jié){、面包獨自踏上上學的路。這期間,我有時會想:他們,有多少牽掛,有多少不舍,有多少次的目送,有多少次的獨立窗前?他們,有多少次等我的一次回頭,等我的一句“再見”,等我的一個深長的擁抱?
我何曾知道?
我只看到,時間正以宇宙的秩序踏著步伐而來,給他們施以酷刑——
他們的頭發(fā)一點一點地變白,視線一點一點地變模糊,皺紋一點一點地增多、增深。再以后,他們的脊背會彎曲,牙齒會松動,耳朵不靈敏,說話含糊不清……以至有一天,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老人。但是我沒有辦法阻止,沒有。
在不知名的某一天,“最后的時刻”悄然而至,這是人生的最后一場大課,沒有導(dǎo)師,沒有輔導(dǎo)書,也沒有預(yù)演與彩排。曾經(jīng),我們匆匆登場,幾十年后,在落幕的一剎那,我們只能,只能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今生今世最后的容顏。
我們沒有辦法阻止,沒有。
我們都擁有自己的人生,而且必須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我們的喜、怒、哀、愁、生、老、病、死都無法替換或轉(zhuǎn)讓。但是在彈指般短暫的人生路上,有一群叫“父母”的人義無反顧地把自己可支配的那段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他們的“孩子”——另一群人的人生。然后他們獨自面對老,面對病,面對孤獨,面對最后的轉(zhuǎn)身離開。
水聲“嘩啦啦嘩啦啦”地輕輕蕩來,遠處的一條街道燈光閃爍。我,到底還有多少時間,去慢慢,慢慢地目送你們的背影漸行漸遠,慢慢地記住你們今生今世的容顏?
光陰啊,請你慢一點,再慢一點。
讀《目送》有感8
或許有些人從出生起,只是純粹地作為一個“人”的個體存活于世,直至度過這短暫的一生。渾渾噩噩,庸庸碌碌,不明不白地活著,跟隨大眾的步伐前行后退,足尖從未著地;不明不白地死去,順應(yīng)自然的秩序驟然離世,靈魂蒼白虛浮。終此一生,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對自我的直面剖析,即研究“我”這一個體與他人的社會聯(lián)系——親子、兄弟、朋友、陌生人等等——以及對虛無概念的物質(zhì)化描述,例如生與死、得與失、新生與永訣,失散與重逢。龍應(yīng)臺,在她的《目送》中,直面地剖析了她所走過的人生。
目送,落筆成書時,龍應(yīng)臺已行過半生的路途。近半生侍養(yǎng)于父母膝前的子,近二十年垂髫稚童面前的母,一路走來她目送著世間種種,用文字,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那年,父親的離去,意味著失去了那雙牽引自己前行的手,意味著照片僅余黑白二色,意味著那從哪里來的靈魂便要歸哪里去。閃電劈開漆黑的幕布,于命運的狹縫中,龍應(yīng)臺窺視到生死的無果。她開始求索生死大問,探求“生死”這一永恒的辨題。意識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的這時,她已過半百。
“雨兒?我只有一個雨兒”“雨兒?我只有一個雨兒啊,你現(xiàn)在在哪里?”
某個有著慵懶陽光的午后醒來,八十多歲的人兒又變成了當年輕倚窗欞,淺嗅青梅的女子,門前是熟悉的樹與河流,自己正要去佃農(nóng)那收租,忙起身下床,路過妝鏡,那皺紋遍布的面龐,青筋暴露的手不由讓她迷惑。只知道喚著“雨兒,雨兒……”熟悉又陌生。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龍應(yīng)臺應(yīng)市長邀請,出任首任文化局局長,她離開時,孩子尚幼,而當她卸甲歸田之時,孩子已長成大人的模樣,喚的依舊是“媽媽”,卻少了幾分親近;蛟S會遺憾吧,錯過了孩子成長的十年。猶記嬰兒時水清見底的歡快眼睛,而如今注視她的眼神卻深邃不露。
我們作為“人”這一個體,在人生的路途上前行,有先行者,有跟隨者,亦有與自己攜手同行的友人相伴。我們一生都在進行一項漫長而浩大的儀式——目送。目送生與死的更相交替,目送失散與重逢的悲歡喜怒,目送纏綿不舍與絕然的虛無!澳克汀笔刮覀冋鎸嵰庾R到自己的無知,從一無所有兩手空空到若有所思頓然醒悟,這一過程充滿溫情與殘酷,使我們不得不面對不愿承認、不愿直視,但必定發(fā)生及存在的現(xiàn)實。掙扎,反抗,最終與時光達成和解,塑造成一個真真正正的“人”的個體。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是的,這世間太多事實總以溫和的語言粉飾太平,讓它看起來不是太過殘酷。目送前行者的老去,日益佝僂的蕭條身影;目送同行者的遠行,猝不及防的揮手告別;目送跟隨者的成長,自信的姿態(tài)不曾猶疑;目送自己,依舊是與生俱來的愚鈍,依舊是不畏前路的初衷。我們的人生不抵冥靈的半個春秋,又如戰(zhàn)國梟雄織田信長的辭世詩中所言:“天下之內(nèi),豈有長生不滅者?”。時間久了,便明白了,沒有什么苦痛是咽不下去的,沒有什么歡樂是永久長存的,沒有什么悲慟是無法撫慰的,亦沒有人離了誰就活不下去!澳克汀薄灤┮簧膬x式,使“人”真切感受到了“活著”的含義。
不只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與注定的獨立,“目送”揭開了我執(zhí)意蒙蔽雙眼的一角輕紗——認識到“人”的不完美。這歷經(jīng)億萬年爬上金字塔塔尖的物種因為智慧,有著無法擺脫的劣根性,同時也有著會隨時間流逝而變更的本性。沒有人回望自己的一生會完完全全地滿足,這種不滿足使之衍生出欲望與野心,促使其向更高處攀登。即使劣根性的存在使“人”的存在顯得有所殘缺,但又有誰會斷言否定這種不完美呢?正是由于“人”的不完美,才會彰顯“活著”的含義與價值,我這樣認為。
“人”的出生并不意味他活著,只有他真正剖析自己的存在并有所了悟,才能稱之為“活著”;“人”的死亡并不意味他已離去,只有與他相關(guān)的所有痕跡均被抹去,才能稱之為“死亡”。貫穿“活著”與“死亡”的“目送”,是項漫長而浩大的儀式,縱使如今我尚愚鈍無知,但將持一腔孤勇一生目送,自始吾生,終至死亡。
讀《目送》有感9
她的文字,如冬日晨曦中沾滿露珠的青草,帶著輕微的潮氣和清新,撲面而來。她的文字,如黑暗海面上綻放微光的燈塔,散發(fā)溫暖的光茫和明亮,照進心房。從她的文字中,總能讀到一個矛盾的雙面的她,時而鋒利,時而溫婉,時而脆弱,時而感傷,時而樸實,時而華麗,卻總是,如此的動人。
《目送》,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撫過了父母、子女的親情,知己好友的友情、周圍世界的植物、動物、風景用那最細膩柔軟的筆觸,寫盡了幽微處最動人心弦的那種種感覺。讀起來,便連呼吸,也充滿了共鳴的激動。
也許是歲月增長,人的心也越來越容易憂傷。曾經(jīng)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跡。開始在乎起父母越來越多的皺紋,也開始擔憂起孩子越走越遠的腳步。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讓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是從不同的角度看著不同的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這是后關(guān)于三代人的生活,我從龍應(yīng)臺的筆下看到的不止這些,有很多情感是難以言語的,要自己在生活中體會。其實很多情節(jié)很相似,可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時你總有些難以釋懷,看《目送》后知道自己的真情了。其實可以表達然后上路漸漸成為目送另一個人的人
讀《目送》有感10
很久以前就讀過《目送》,那時唯一吸引我的就是作者,第一次看到龍應(yīng)臺這個名字,我以為是一個男作家,完全沒有女性特點,其中“龍”這個姓使名字更偏向男性化。當看完《孩子你慢慢來》時,顛覆我對這個名字所代表的作家的推測,這細膩的文筆所書寫的情感,證明男性化的名字并不能代表她不是一個溫柔的母親,龍應(yīng)臺所在孩子面前展現(xiàn)的愛和智慧,曾使我一直幻想當我有了孩子一定像她一樣做孩子親密無間的朋友。
因為對龍應(yīng)臺的喜愛,買下了《目送》這本書,第一次翻開時正值大一的寒假,第一篇散文中的一段話深深觸動了離家許久的我,“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毖蹨I慢慢地流了下來,心底莫名的情緒被觸動,不知是因為想念還是這段話對親情說得透徹。上了大學后流傳著一句話,作為外地學子你會發(fā)現(xiàn)考了十幾年的試就是為了離開家,初看我覺得有些詼諧,細想來卻越發(fā)覺得傷感,我來上學時媽媽就是在車站目送我的背影離開。我有些討厭這樣犀利的龍應(yīng)臺,她將她認為的父女母子關(guān)系這樣赤裸裸的寫了出來,我抗拒這樣的解釋,卻無法辯駁,心里不得不承認她是對的。這也讓我意識到這本書的作者不再有溫柔母親的形象,她是一個作者,一個有思想的作者,一個理性的作者,一個手誅筆伐的作者。
越讀這本書就覺得龍應(yīng)臺真的是很適合她的名字,敘事繪景時也許還有女子的柔情,每一篇文章中的柔情總被那么一段話戳破而讓心顫動,心在流血卻沒有辦法與之抗爭!稙檎l》中安德烈嫌棄媽媽煮的泡面,帶著媽媽去買菜,教媽媽做菜。正在為安德烈如此孝順感動時,文章最后安德烈反駁媽媽的話“我不是要你做給我吃。你還不明白嗎?我是要你學會以后做給你自己吃”讓剛剛的感動一下沉入谷底。文章最后我總希望龍應(yīng)臺回復(fù)兒子點什么,翻來翻去之后確定真正的結(jié)束了,作為一個母親又能說什么呢,抱怨孩子即將把自己拋棄,讓自己安頓好自己,可是孩子總是要長大的,會離開媽媽的身邊,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現(xiàn)在年輕人總是說你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生病就是幫我們了,而父母對孩子的愛努力避免自己成為孩子的拖累。
我每每讀完一個故事,總是沉迷其中思考一番。生來二十多年,經(jīng)歷的只有生和在老去的路上,忽然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了。平時人們很避諱說到病和死,特別是父母姊妹身邊最最親密的人,逃避著逃避著,成了堅信身邊的人不會離自己而去。龍應(yīng)臺用一生的經(jīng)歷訴說著在你漸漸老去的過程中,身邊終將有人離你而去,你只能無可奈何接受整個過程。
《俱樂部》中“愛生”俱樂部的成員詳細地把所有不愿意再活下去的狀況一一列舉,然后會員們互相執(zhí)行。殘忍的俱樂部,何嘗不是對將逝之人的尊重。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風燭殘年的老人,一次次被病痛折磨到死亡的邊緣,一次次醫(yī)生在家人的要求下費盡全力的將他救回,割開氣管裝上呼吸機,張不開嘴掛上吊瓶,大小便失禁漸漸身上有了味道,還每天被病痛折磨著,每一次呼吸都帶著痛。我們都會說這些子女是孝順的,比那些拋棄父母的人好太多太多,可是這孝順折磨著老人,讓他們努力留下老人的又何嘗不是他們對病和死的不接受。經(jīng)歷過一生的老人而言,多幾天幾個月也許顯得并沒有什么不同,質(zhì)量遠遠要比長度要重要,用醫(yī)療措施減少痛苦,帶著生命的美好走向終點,不是比躺在病床上茍延殘喘著走向終點好的多。親人間的愛,讓人們對生命心生留戀,也是親人的愛拋棄將逝之人的尊嚴只為了呼吸機上的跳動。當病床上的人失去了人的一切行為能力,靠著機器活著,直到在一次次的手術(shù)后再也看不出人樣,死也就沒有了尊嚴。
這本書的作者是理性的,沒經(jīng)歷過生死的我也是理性的,不知道在死亡面前感性的我是什么樣子,會做出什么抉擇。但現(xiàn)在我看的最懂得是珍惜眼前人,沒有什么失去后的后悔更讓人痛苦。
【讀《目送》有感(集錦10篇)】相關(guān)文章:
讀目送有感(集合15篇)04-14
讀目送有感通用15篇04-14
讀目送有感(匯編15篇)04-14
讀《登山》有感集錦15篇04-29
讀《風箏》有感(集錦15篇)04-28
讀《荷花》有感(集錦11篇)04-27
讀《日歷》有感(集錦10篇)04-26
讀《基地》有感(集錦8篇)04-24
讀推敲有感集錦10篇04-23
讀推敲有感(集錦10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