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讀后感11篇
當(dāng)仔細(xì)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們仨》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仨》讀后感1
在楊絳先生去世的時候,我才隱約知道她是誰,之前只是聽說過,可能因為我讀的書很少。開始還以為是個男人,估計也有人和我一樣會好奇,明明是個女人為何以先生自稱?
先生的含義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對年長而有學(xué)問的人的尊稱,另一種是對別人的敬稱,首先是對老師的敬稱,其次是對醫(yī)生道士等等。對女性稱之為先生時,多稱呼那些教師,女學(xué)者或是德高望重具有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的女性。
之前聽書聽過,如今一口氣的把書全部讀完,內(nèi)心被打動。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dān),困難就不是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情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贰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在時間的洪流里,記住的會被遺忘,得到的會失去,鑄造起來的可以被毀壞。然而卻確實有些東西可以留下,比如愛與信念。
愿我們仨也如此。
《我們仨》讀后感2
周日一天看完這本出自楊絳先生的小冊子,知道楊絳是從《圍城》開始,一本幾乎家喻戶曉的書籍被改編成電視劇后又火了很長時間,以至于像我這么不愛看書的人都知道了錢鍾書以及跟他相濡以沫的妻子楊絳先生。在去年追憶楊絳的過程中對她的生平又增添些了解,一直想看看她寫的書,這本《我們仨》被再次映入眼簾,但一拖又是一年。
一天看完一本書,現(xiàn)階段的我顯然還沒有這個能耐,是因為這本書準(zhǔn)確講應(yīng)該算一篇長篇散文,回憶了一家人一輩子經(jīng)歷的那些點點滴滴,度過的那些艱苦而又快樂的日子,平淡的生活不平凡的人生。
這個標(biāo)題本計劃由一家三口合力完成,各自寫一部分,在錢媛寫了一部分后因病去世,第二年錢老也相繼離世,于是任務(wù)就落在母親身上,時隔四年后她在92歲高齡完成寫作并發(fā)表出來。
網(wǎng)上對本書的評價很高,特別是從專業(yè)的角度對文章的結(jié)構(gòu),寫作手法給予高度評價。我從中看到的是一個母親、一位妻子對家人的深深思戀,在家庭里表現(xiàn)出的溫暖親情,對相聚的呵護(hù)與期盼。
《我們仨》讀后感3
楊絳先生以深觸的筆法描述了他們一家三口63年來走過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點點滴滴。那種人生的體驗或許只有真正經(jīng)歷過才會明白。這是一本回憶錄,也是一部生命史。
正如先生語錄中所言:“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yùn)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fēng)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rèn)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蔽覀儸F(xiàn)在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生都在盼望著建功立業(yè),想要經(jīng)歷一番驚濤駭浪,走一波世事無常,但是心靈的寧靜淡泊才應(yīng)該是我們真正的心靈歸宿。
或許只有像楊絳先生那樣經(jīng)歷過那么多的事情才能夠悟到這樣深刻的真理吧。讀《我們仨》得到的不光只是心靈的寧靜淡泊,還有一種對家的愛戀,我們常常對幸福有著不一樣的理解,是愛情、是友情,更多的應(yīng)該就是親情了吧,《我們仨》是一部家庭生命史,一家人在一起,沒有什么支撐不下去,我們將來也會有自己的家庭,一家人在一起,這或許才應(yīng)該是最大的幸福吧。
幸福,淡泊,應(yīng)該是我們在追名逐利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的吧,愿我們所有人都能夠真正早一些體會的到,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我們仨》讀后感4
今夏,我閱讀了《我們仨》,是散文體的回憶錄。楊絳的《我們仨》最早于20xx年7月出版,我閱讀的是媽媽當(dāng)時購買的考試吧出版社的版本。
此書分為三個章節(jié),第一章講述的是楊絳與錢鐘書生活中的點滴,第二章講述的是三口之家一起的快樂生活,其樂無窮。
第三章講述的是楊絳獨自回憶曾經(jīng)的往事。附錄則是楊絳收集到的親人的部分手稿。次數(shù)的寫作手法異常美妙,在現(xiàn)實和夢境的穿梭中讓讀者感受到她對往事和情人的思念。楊絳和她的丈夫都是文學(xué)造詣很高的學(xué)者,都有在海外留學(xué)的經(jīng)歷。卻經(jīng)歷了留學(xué),歸國戰(zhàn)爭動蕩的生活,解放后各種運(yùn)動的折磨。但他們堅持知識分子對事業(yè),對專業(yè)的執(zhí)著。無論外界紛擾不清,自己寵辱不驚,淡定的生活。
他們的女兒錢媛多才多藝,但不幸在父母健在時就因脊椎癌去世,享年僅60歲,中書得知這一消息,病情加重,也與兩年后去世。兩位親人相繼離世無疑給楊絳遭受了重重的打擊。
但她卻以知識分子的堅忍,內(nèi)斂繼續(xù)從容淡定的獨自平靜的生活。并在文字的世界里走著自己最后的路程。在臨近百歲時寫下了回憶錄《我們仨》。用一串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映造出一個學(xué)者家庭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我們仨》讀后感5
《我們仨》使我感到這血濃與水的親情,這被多上文人所歌頌的孝道與愛,可以是如此的淳樸,也本來就是如此的淳樸。
楊絳在回憶,回憶丈夫的笨拙與可愛,回憶初得愛女的喜悅,回憶女兒的聰明與孝順,回憶許多年來一家人經(jīng)歷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三個人同甘共苦……不知道她在寫下這一個個故事的時候,有沒有在不由自主的勾起嘴角微笑。我想肯定如此。
在第三章的剛開始,楊絳便寫道錢鍾書大喊:“娘!阿圓欺負(fù)我!”也說道他們夫妻倆曾合伙說女兒是學(xué)究,是傻瓜。錢媛還說:“爸爸只能當(dāng)我的弟弟!币患胰耍鹑襞笥岩话阌H密,互相關(guān)愛,互相尊重,這就是最大的幸福。最后一家人失散了,也應(yīng)該是老天同樣眷顧這樣的幸福。
愛,無需歌頌,真誠即可。幸福,無需尋找,生活中滿滿的都是幸福。
《我們仨》讀后感6
世間所有感情中,唯親情的愛最為熱烈,最為持久,最為真摯。
真情流露的文字,總能打動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感動著我們每個人。
好像沒有什么能夠比得過和家人在一起時那種喜悅的心情,更為強(qiáng)烈的感覺了吧,因為親情,總是血濃于水的。雖然平淡,但是真實。百味人生,才叫日子。
當(dāng)愛情在生活的蹉跎下,依然保鮮,融入平平淡淡的日子里,真真正正的變成親情之后,依然相親相愛,這樣的愛才是真愛。楊先生與錢老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更是我們這輩人望塵莫及的,說成奢飾品也不也過。
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最好的娘,唯楊老一人。最真的生活,最善的親情,最美的仨人,唯“我們仨”一家。
仨個人的親情,在楊先生的筆下,人物栩栩如生,在仨個人的生活里,總是那么有滋有味。你們在,我就在。在一起,就是一切。
我想,這才是一家人最真摯最深沉的感情流露吧。只有家人才是最懂你,最愛你的人
鍾書雖然遭厄運(yùn)播弄,卻覺得一家人同甘共苦,勝于別離。他發(fā)愿說:“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只有死別,不再生離。這才是讀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吧。
《我們仨》讀后感7
從朋友那里偶得《我們仨》這本書,認(rèn)真拜讀之后,我思索良久。
對于中國這個著名的家庭親情故事,面對他們的溫暖與歡樂、滄桑與憂傷,面對書中簡單而樸實的文字,任何的評價都屬于多余。那種罕見的真情和達(dá)觀在作者楊絳那里是一種淡定自然。
我佩服她對萬事萬物淡然處之的超脫,懷抱一顆赤子之心,不論周遭境遇高低始終保持真我,靜守自己的一片天空。用楊降翻譯過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與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先生與錢鐘書經(jīng)歷了許多風(fēng)風(fēng)雨雨,可以稱之為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敬佩她在面對繁華時的從容,面對坎坷時的沉著冷靜。人活一生,酸甜苦辣都會經(jīng)歷,于是能敢于面對者,才是真正的見過“大世面”。所謂見過大世面,不是無知者無畏,也不是楞頭青式熱血沸騰,更不是退縮者的看破紅塵,而是經(jīng)歷磨難后的坦然,是經(jīng)歷風(fēng)雨后對自身的修持,是承受悲歡后,對生命的敬畏!善待自己,不忘初心。楊降先生便是如此。
一個真正見過大世面的人,會在人群中散發(fā)不一樣的氣質(zhì),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nèi)涵,從她們身上時時會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楊絳先生真可謂是見過大世面的女中豪杰!
《我們仨》讀后感8
花一個周末讀完了這本《我們仨》,準(zhǔn)確來說也四個來小時,篇幅較短,記錄的大多是回憶的生活瑣事,但就是在這生活瑣事的字里行間中,洋溢著滿滿的“情”,親情,溫情,悲情。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睅е鴿M滿的思念,故事就這樣結(jié)束了。失散的仨人,只留下楊絳先生一人來思念,確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是死別的深痛思念。
敬佩錢鐘書和楊絳先生對生活、對家庭的態(tài)度和方式,與世無求,與人無爭,一家人相守在一起,同甘共苦,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在點滴生活中發(fā)現(xiàn)樂趣。也敬佩他們對自己興趣和工作的堅持,不論在多么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讀書和工作,相濡以沫的兩人有共同的樂趣是莫大的幸福。
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生活。要學(xué)的是這種面對紛繁復(fù)雜的世事淡然處之的態(tài)度,是這種始終不迷失自己堅持做喜歡的事的狀態(tài)?鞓房梢院芎唵,但快樂又來之不易,就像楊絳先生說的“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薄叭碎g也沒有永遠(yuǎn)”要學(xué)會珍惜當(dāng)下的時光。
寥寥數(shù)句,聊表對本書的喜愛。讀了楊絳先生的作品,又勾起我重讀錢鐘書先生《圍城》的興趣了。
《我們仨》讀后感9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帶給我復(fù)雜的感受,會跟著它開心的時候歡笑,跟著它悲傷的時候流淚,跟著它的離別心酸,我想正是它的樸實無華才能顯出情感的真摯,才能真切的打動人。錢鐘書一家三口的相親相愛,不離不棄就這樣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全書以夢魘般的古驛道開頭,楊絳先生天天的夢魘,感覺到她內(nèi)心的極度恐慌,一家人在古驛道相聚而后失散,年邁的老人惶恐得在人生的驛道上,愛女跟先生相繼去世,更是傷心悲痛。她說三里河的家,已經(jīng)不復(fù)是家,只是我的客棧了這份凄涼,讓人看得傷心落淚。
而后,楊絳先生用了平淡樸實的需要回憶了他們的過往,剛結(jié)婚隨錢鐘書先生去牛津,兩個人自己第一次做飯,稱自己笨,每天早上錢鐘書都會為楊絳先生做好早飯,苦中作樂,志同道合,而后有了女兒,有了家就有了一切,她們?nèi)齻在一起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樂趣。
在為這個家庭幸福感動的同時讓我也有所感悟,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實是一種感受,別人覺得你苦,但是你們苦中作樂你們覺得幸福,幸福不是物質(zhì)的,而是精神的,因為我們仨在一起。只要我們在一起,這就是幸福,永遠(yuǎn)幸福!
《我們仨》讀后感10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一句平實的話語,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愛與刻骨銘心的思念。
現(xiàn)代科技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現(xiàn)代科技環(huán)繞中的我們,還能找到那份平淡但卻深刻地情感嗎?電話、互聯(lián)網(wǎng)讓我們的溝通隨時隨地沒有障礙,但人與人的內(nèi)心之間卻有了越來越厚的屏障。當(dāng)我們到互聯(lián)網(wǎng)的虛擬空間里去尋求心理的安慰時,我們是不是忽略了身邊平淡但卻真實的情感呢?
當(dāng)電話、短信讓我們能夠便捷地傳達(dá)心意的時候,我們是少了“云中誰寄錦書來”的苦苦追問,但同時,我們是不是也少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身后情感呢?當(dāng)飛機(jī)、高速列車讓我們能毫無阻隔地飛越千山萬水,多遠(yuǎn)的距離都不成為距離的時候,我們的心靈距離也隨之拉近了嗎?
我們不再有“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苦苦煎熬,但同時,我們還有那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銘心的思念嗎?
《我們仨》讀后感11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仨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dāng),困難就不復(fù)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現(xiàn)在我們仨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仨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笆篱g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F(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dāng)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20xx年5月25日,楊絳先生結(jié)束了尋覓,踏上歸途,享年105歲!拔覀冐怼庇肋h(yuǎn)不會分離了。
書中記錄了“夢”與現(xiàn)實,讓我感動的是彼此的相濡以沫,即便在動蕩的年代也不忘工作與寫作,對生活的熱愛從未減退。
【《我們仨》讀后感11篇】相關(guān)文章:
楊絳回憶錄《我們仨》08-21
《鯨》讀后感04-22
燕子讀后感04-19
幸福讀后感04-18
感恩讀后感04-18
《IT治理》讀后感04-16
《態(tài)度》讀后感04-15
兄弟讀后感04-12
《魔戒》讀后感04-12
《早》讀后感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