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的背后》讀后感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看到書信的身影吧,書信在人類的交流與溝通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怎么寫信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誠信的背后》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誠信的背后》讀后感這是擅長把握流行脈搏的讀書人公司的又一出版物,他們第一本書是意外成功的《誰動了我的奶酪》。而《誠信的背后》則是一本財經(jīng)小說,這是今年下半年開始的一個新亮點,也許將是的一種流行趨勢。但說是小說又不確切,這本書中用的公司名字甚至人名都是真實的。作者把矛頭直對華爾街、摩根士丹利,指責他們在金融衍生產(chǎn)品中騙取了客戶的大額錢財。據(jù)說,書一出版,摩根士丹利就到處收購這本書,可見他們害怕到了什么程度。在《誠信的背后》中曾經(jīng)提到這樣一個故事:摩根士丹利將一個有問題的公司高價賣給了另外一家公司,掙了萬美元的傭金。后來被買主發(fā)現(xiàn),要求摩根賠錢,而摩根不但不賠,還開始在公司內(nèi)部銷毀證據(jù)。后來,經(jīng)過多年的法律訴訟,美國法院終于作出了公正的判決,但那已是這本書出版以后很多年的事了。
僅僅這一點,我們就不得不佩服《誠信的背后》的作者超強的預見力和洞察力。讀完《誠信的背后》,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點兒開竅:原來在全球仰慕的世界商業(yè)競爭的中心———華爾街,好人的同意詞是笨蛋,也就是說,做好人和會賺錢永遠都是兩碼事。但是,為什么一提到國外的超級大公司,我們就永遠都會在潛意識中便接受他們又有誠信又會賺錢呢?其實這都是輿論惹的禍———書店中由各大公司主動“配合”出版的數(shù)不勝數(shù)的'傳記、傳奇,以及我們的媒體真糊涂、假明白的主動渲染。如今,要找一本像《誠信的背后》這樣說實話的書還真不容易。是不是“好人”太多的緣故呢?《誠信的背后》唯一的缺點是離中國商業(yè)太遠,但我相信在,此種“類小說”題材的中國本土作品一定會越來越多,《灰商》、《圈子圈套》這些作品是這個品類誕生的一個重要標記。
【《誠信的背后》讀后感】相關文章:
辦公室戀情背后的原因03-13
王健林:萬達廣場的背后12-20
機遇背后有智慧的勵志小故事10-11
清明節(jié)背后的來歷與傳說03-31
現(xiàn)代灰姑娘戴安娜背后的故事05-18
網(wǎng)約車合法化背后的博弈08-15
北京中關村創(chuàng)業(yè)大街悄然升級的背后07-10
職場上愛炫耀的人背后的真相是什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