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禁止焚燒秸稈的調查報告
秸稈焚燒是違法行為!吨腥A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在人口集中地區(qū)、機場周圍、交通干線附近以及當?shù)厝嗣裾畡澏ǖ膮^(qū)域內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情節(jié)嚴重的,可以處二百元以下罰款,造成重大危害和損失的,承擔行政和刑事處罰責任。以下是關于禁止焚燒秸稈的調查報告,希望可以幫到你!
關于禁止焚燒秸稈的調查報告一
一、調查目的:(以蘇中農村為例)
在農業(yè)生產中,三泰地區(qū)每年有兩季產生大量的秸稈,一是夏季五六月份產生大量的油菜籽秸稈,接著到六月份產生大量的以小麥秸稈為主的麥類秸桿等;二是秋季產生大量的水稻秸稈。大概是在1995年以后,每年的夏收和秋收季節(jié),農民伯伯們(以下稱被調查者)收割完之后,會不約而同的選一個好天氣,付之一炬,燒它個精光。導致狼煙滾滾,影響巨大。
針對這一情況,幾年前政府就開始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但落實不多,但今年地方政府將政策加以細化,并將責任分解到個人,要求鄉(xiāng)村干部在麥收季節(jié)下到田間地頭,監(jiān)督農民不準焚燒秸稈,如果焚燒秸稈,政府補貼給農民按田畝的資金就拿不到。這對被調查者的農業(yè)生產有何影響呢?被調查者準備好了嗎?為了了解這些情況,我們科學課題組來到了田問地頭,來到了被調查者的家里,進行了問卷調查,并深入進行了研究。
農作物秸稈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資源,如果可以其中回收經秸稈粉碎機粉碎然后再經過秸稈壓塊機秸稈顆粒機、飼料顆粒機壓制成生物質燃料飼料供燃燒和牲畜食用不是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么,而且,如果拿到外面銷售老百姓也可以增加收入。
二、調查內容及結果
我和同學們圍繞禁止焚燒秸稈,設計了問卷,展開了調查,看看下面的數(shù)據吧。
1、往年焚燒秸稈的情況
我們調查統(tǒng)計,收割機收割后運回部分秸稈作燃料的僅占2口,作為
豬牛羊飼料的不足1口,高達97%秸桿在田里統(tǒng)統(tǒng)被放火燒掉。
2、能接受禁止焚燒秸稈的態(tài)度
調查顯示,被調查者的對焚燒秸稈的態(tài)度反應比較平和,約占55口的被調查者贊成這一規(guī)定,約占4口的被調查者表示無所謂,約占41口的被調查者明顯反對這一規(guī)定。
3、對政府禁止焚燒秸稈的態(tài)度
當問及“你是否在意被燃燒秸稈的煙霧熏得眼睛睜不開、流淚而影響生活的問題時”,調查結果也同樣令人高興,只有5口的被調查者認為被煙霧熏就幾天的事,無所謂。
關于禁止焚燒秸稈的調查報告二
前幾年,每逢到了大忙的時候,麥子收完后,農民們一般都會就地焚燒麥秸稈,焚燒引起的熊熊大煙蔓延數(shù)十公里,既影響了交通,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焚燒麥秸稈的確給我們的經濟、生活和環(huán)境帶來很多的危害。麥秸稈內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含碳量高,燃燒不完全則會有小碳粒生成,形成黑煙,影響視線,從而影響交通安全。焚燒秸稈產生較大的空氣污染,其產生的煙霧容易形成煙霧長期籠罩在天空不易被驅散,長期呼吸能使人產生眼紅、流淚、咳嗽等癥狀,并容易誘發(f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對人們的健康形成較大的威脅。焚燒麥秸稈也存在著火災隱患,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會造成很大的威脅。同時燃燒秸稈也是一種浪費的行為,更重要的是焚燒秸稈還會使土地喪失肥力。焚燒秸稈會使土壤中原有的腐殖質含量減少,致使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影響生產,且增加土壤沙化程度,使土壤保水性能減弱,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焚燒秸稈既浪費資源,又對環(huán)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危害人體健康,這與我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綠色經濟,還有現(xiàn)在大力倡導的低碳生活很顯然是背道而馳的。農民也知道這樣做不合理,那農民為什么還要這樣做呢?甚至國家嚴令禁止焚燒秸稈,可還是會有些農民偷偷摸摸地將田里的秸稈燒掉。
原因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地區(qū)日常生活的燃料已被石油液化氣、蜂窩煤和電能代替了,以前秸稈的處理方式都是采取不焚燒的方式,而是作為做飯做菜的燃料,現(xiàn)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使用煤氣做,電磁爐等,使用燒柴火的土灶已經越來越少,因此秸稈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小。
原因二:農忙時候,收完麥子后需要盡快把田收拾干凈,然后灌溉耕作栽秧(或者旱直播)。清理收拾麥秸稈需要大量人力,更需要一些時間,最關鍵的是沒有場地擺放。現(xiàn)在農村農業(yè)現(xiàn)代化了,麥子都是用收割機收了,打谷場也就自然不存在了(也就是擺放麥秸稈的地方)。再加上現(xiàn)在基本家家戶戶都燒煤氣了,很少燒土灶了,就算還有少數(shù)人家燒土灶,一時間也很難找到堆放麥秸稈的地方。
原因三:機械化水平有待提高。近幾年來,我國絕大多數(shù)農村都已經實現(xiàn)收割機械化,但機械化收割一般都會都會在田地面留下較高的麥茬,麥茬的高度過高不利于之后的栽秧或旱直播,但是留在地面的麥茬又很難處理,因此農民一般都會選擇將麥秸稈和留在地面的麥茬一起焚燒掉。
原因四:現(xiàn)在很多農村都存在著這樣一種誤解:認為將田里的麥秸稈直接在田地里焚燒掉可以使田地增肥。其實在田地里焚燒不僅破壞了田地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破壞了土地里的原有的機物營養(yǎng)成分和營養(yǎng)成分比例,造成有機肥減少,無機肥比例大大提升,過多的無機肥是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的。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全面發(fā)展的時期,各種能源消耗量與日俱增,而我們采用的又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經濟模式,在越來越關注環(huán)境、關注健康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秸稈燃燒后的煙氣已成為我國農村環(huán)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小麥在我國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都有分布,我國每年都會產生大約6億噸秸稈,數(shù)量如此驚人的農作物秸稈,尤其是麥秸稈如何處理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麥秸稈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含有大量的氮、磷、鉀、碳等元素,如果處理合理,就可以創(chuàng)造大量的社會財富,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對社會經濟和環(huán)境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秸稈的合理利用是一個利國利民的舉措。合理利用資源,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會直接影響到我們低碳生活的質量。
面對全球氣溫變暖的趨勢,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境況,我國也相繼提出了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現(xiàn)在也正在大力推廣低碳生活,為確保低碳生活的推廣與實現(xiàn),國家嚴令禁止麥秸稈的焚燒。我國在幾年前就頒布了禁止秸稈燃燒的法令法規(guī),江蘇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決定》,這是我國省級首部禁止農作物秸稈焚燒和促進綜合利用的地方性法規(guī)!稕Q定》規(guī)定,自2009年6月1日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禁燒區(qū)域內露天焚燒秸稈,不得將秸稈棄置于河道、湖泊、水庫、溝渠等水體內。并且要求,設區(qū)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逐步擴大禁止焚燒的區(qū)域范圍,到2012年底實行全行政區(qū)域禁燒。違反規(guī)定的,由環(huán);虺枪艿炔块T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或者限期清除;情節(jié)嚴重的,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目前我國禁止焚燒麥秸稈還主要局限在強制禁止方面,《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決定》規(guī)定,“環(huán)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農業(yè)、城市管理行政執(zhí)法等部門負責對露天焚燒秸稈和棄置秸稈污染水體的監(jiān)督管理,加大實時監(jiān)測和執(zhí)法力度。”“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和農村基層組織應當加強對秸稈禁燒工作的巡查,及時制止露天焚燒秸稈和棄置秸稈污染水體的行為。”以我家所在的村子為例,在麥子收割前,村委會就組織人員挨家挨戶地宣傳禁止焚燒麥秸稈,然后在麥子收割期間,派專門的人員就收割的田地進行監(jiān)管,一旦發(fā)現(xiàn)有農戶焚燒秸稈,則會即使制止,并處罰相應的罰款。這些措施的確起到較大的效果,田地里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每逢收割時節(jié),田地里便會出現(xiàn)狼煙四起的景象。其他地方在禁止焚燒麥秸稈的同時,會答應百姓免費用中型拖拉機為百姓耕地,還有些地方則是對不焚燒秸稈的`農民進行相應的補貼,這些措施也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墒俏矣X得政府如果只是勸導甚至強制農民不要焚燒買秸稈,這些還是不夠的。政府還應該切實為百姓做一些事,為百姓解決麥秸稈的處理問題,引導農民正確地處理麥秸稈。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1)政府出面招標,和一些需要麥秸稈的人(比如造紙廠、養(yǎng)牛場、發(fā)酵菌菇廠等)簽訂協(xié)議,讓他們在夏忙時候按期集中回收麥秸稈。(至于回收成本過高的情況政府可以出臺相應補貼政策)2)加大宣傳,加強農民環(huán)保的意識。鼓勵農民自行妥善處理麥秸稈。這些措施都為農民正確處理麥秸稈提供了導向。
要解決麥秸稈焚燒的問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給麥秸稈一個出路,讓麥秸稈正確地發(fā)揮它的用途。其實麥秸稈還是有很多的用途,具有很多的發(fā)展方向。
(一)秸稈發(fā)電
我國農產量占世界首位,每年產生6、7億噸農作物秸稈,其中可用于發(fā)電的大約有2億噸,其總熱值相當于1億噸標準煤。其他生物質燃料如林業(yè)殘余物、甘蔗榨渣等等,其總量也達1.5億至2億噸。而且,秸稈含硫量只是煤的40%左右,用于發(fā)電有利于降低污染排放。
(二)秸稈建材及草編
秸稈是高效、長遠的輕工、紡織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磚、木等材料,還可有效保護耕地和森林資源。秸稈墻板的保溫性、裝飾性和耐久性均屬上乘,許多發(fā)達國家已把“秸稈板”當作木板和瓷磚的替代品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yè)。此外,經過技術方法處理加工秸稈還可以制造人造絲和人造棉,生產糠醛、飴糖、酒和木糖醇,加工纖維板等等。我國木材資源十分貧乏,木材加工產品需求缺口十分巨大。秸稈纖維加工利用空間廣闊,前景看好,極具投資潛力。利用作物秸稈進行草包、草簾、草繩等編織生產也是一種有效的資源化利用技術。贛榆縣現(xiàn)有2.5萬農戶從事農作物秸稈編織,其中墩尚、宋莊、青口3個鎮(zhèn)一年就利用秸稈50多萬噸,除全部消化掉本地水稻秸稈外,每年還從周邊地區(qū)收購20多萬噸,稻草編織產品的銷售額已超過億元,利潤達5000余萬元,每戶農民每年因此而增收2000多元。
(三)制做麥桿畫
近年來,麥桿畫成為新世紀喜歡民間工藝藝術和喜愛收藏人士的新寵。早在先秦時期,麥桿畫就作為一種豪華裝飾品懸掛在皇宮大殿和豪門庭堂,成為權勢和富貴的一種象征。麥秸稈畫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進行物理化處理,用烙、燙、烘、烤多種工藝,創(chuàng)造出各種造形和色彩,不用任何顏料,充分體現(xiàn)出古色古香,作品輕柔、飄秀、耐久、不脫落、不褪色、不變形,使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藝和農民畫純樸風格有機的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每一件作品均表現(xiàn)出很高的藝術品位。這種純天然的綠色藝術,征服了無數(shù)美國、日本、歐洲、東南亞、香港、澳臺及深滬廣的朋友,使之成為傳播友誼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橋梁和紐帶,成為象征中國悠久文化的一顆明珠。
(四)秸稈生物油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可再生潔凈能源實驗室宣布,由朱錫鋒、郭慶祥教授等研制的一項最新科技成果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秸稈處理這一老大難問題。他們將木屑、稻殼、玉米稈和棉花稈等多種原料進行熱解液化和再加工,可變廢為寶,將它們轉化為生物油,其中木屑產油率60%以上,秸稈產油率50%以上,生物油熱值16~18兆焦/千克。這項成果已經過中試,實現(xiàn)產業(yè)化已指日可待。
(五)秸稈飼料
一種農作物秸稈處理方法,是將含有氧化鈣,次氯酸鈣,碳酸氫鈉,尿素,過氧化鈣,氯化鈉,谷氨酸鈉,海帶粉,對氨基苯胂酸鈉,喹醇的專用處理劑溶解于水中,按處理劑∶秸稈粉∶水=1∶80-120∶100—270的比例,在攪拌下充分混合均勻后,裝入容器中,邊裝邊壓實,封閉容器,在4—36℃下存放72—180小時。該工藝簡單,成本低,有效地解決了飼料的霉變問題,粗纖維降解率高,所得飼料營養(yǎng)豐富,易為單胃動物吸收,開辟了一種以秸稈為原料的單胃動物飼料的重要途徑。
(六)秸稈氣化
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tǒng)主要由秸稈氣化機組、燃氣輸配系統(tǒng)、戶內燃氣系統(tǒng)三個部分組成。其原理是:干秸稈經粗切碎后在氣化爐中進行不完全燃燒,使秸稈中的碳、氫元素轉變成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可燃氣,再通過提純、凈化處理后送至貯氣柜,然后經管道送至各家。
(七)生產麥桿纖維地膜
這種地膜可改善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用麥桿纖維漿粕加工成的地膜和包裝材料,其作用與塑料地膜及包裝材料不相上下,但麥桿纖維地膜埋入地中80天就會自行降解為有機肥料,避免了“白色公害”。
(八)制作木糖
木糖是多糖類“木聚糖”的組成部分,除了用于制備木糖醇以及飼料酵母外,在化工、醫(yī)藥、食品、皮革、染料等工業(yè)部門應用廣泛,國內年產木糖僅幾百噸,其在國內外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我國年產麥桿幾千萬噸。過去,麥桿大多數(shù)被當作燃料燒掉,造成很大浪費。為了合理利用豐富的麥桿資源,促進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生產出口創(chuàng)匯產品,我國進行了用麥桿生產木糖的研究工作。以麥桿、硫酸等為原料生產木糖,工藝簡單,技術可行,且產品經濟效益顯著,可以出日創(chuàng)匯,值得在產麥區(qū)推廣應用
此外,麥秸稈還可用于生產液體套管,可以用作推廣作大棚保溫等等。當然我國目前對麥秸稈的利用還處于初步階段,而外國在處理麥秸稈方面比我國先進一步,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引導農民正確處理秸稈,引導農村綠色發(fā)展,倡導農民過上低碳生活,將標志著我國的和諧社會建設又前進了一大步,但是只要我們的政府與農民共同努力,相信我們農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一定會得到更好的實施。
【禁止焚燒秸稈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禁止秸稈焚燒口號02-04
焚燒秸稈調查報告范文05-18
農村焚燒秸稈調查報告05-18
關于焚燒秸稈的調查報告05-18
縣級焚燒秸稈的調查報告05-18
夏秋季焚燒秸稈情況調查報告05-18
農機局焚燒秸稈情況調查報告05-18
秸稈禁燒口號03-07
《禁止傳銷條例》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