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精品15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與我們愈發(fā)關系密切,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1
一、現(xiàn)實意義
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具有現(xiàn)實意義。具體有三點。其一,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學容量較大。每周一節(jié)音樂課(40分鐘),很難達到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而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能引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增加他們接觸音樂的機會,開發(fā)他們的音樂潛能,發(fā)展他們的音樂生活。其二,高中生正處于生理、心理逐漸成熟的特殊階段,并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對知識信息的攝取有較強的主動性和明顯的選擇性,而且有較強的參與音樂實踐的愿望,因此,只有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才能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三,音樂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音樂實踐活動,因此,音樂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機會。而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恰好可以完成這一目標?傊,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接觸、感受各種音樂因素,廣泛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能促使他們主動獲取音樂知識,自主探討音樂內涵,進而激發(fā)他們的音樂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主要特點
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具有六個主要特點。其一,實踐性。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充分參與演唱、演奏等音樂實踐活動,聆聽音樂作品,關注音樂生活,并思考音樂問題,從而使學生在體驗中提高對音樂的感悟。其二,探究性。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即學生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例如,在教學中國民間音樂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尋找優(yōu)秀民歌的方式認識“宮、商、角、徵、羽”,于是,每個學生都饒有興趣地參與,最終抽象的“宮、商、角、徵、羽”便成為鮮活的旋律留存在學生的心里。其三,開放性。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主要有四個關鍵。一是開放的內容。只要是學生感興趣并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音樂內容,便可成為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例如,“我所知道的音樂大師”“花都區(qū)琴童調查”“奧斯卡電影與音樂”“花都區(qū)普通居民的音樂生活調查”和“音樂考級面面觀”等,均可成為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二是開放的空間。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強調音樂教學活動的體驗作用。例如,為了完成音樂學習,學生需要走進影劇院,走訪文化館和少年宮等。三是方法與思維的開放。針對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的不同目標,應選擇與之適應的學習形式。例如,問題探討、課題設計、實驗操作和社會調查等。四是開放的渠道。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僅能從課本中獲得,更能從講座、媒體以及人際交流中獲取。其四,綜合性。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涉及多方面知識。例如,在教學古典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時,教師須結合與音樂教學相關的歷史、地理和文學知識,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教學的內容。其五,自主性。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學生學習的內容、采用的方式,均由學生自己做主。其六,互動性。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提倡多重互動。例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碰撞過程,常常產生思想的火花。
三、實施要點
1.選擇課題
選擇研究課題是開展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的第一步。具體有兩點。其一,通過開設講座、參觀與訪問等,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其二,引領學生選擇課題。起初,大多數(shù)學生可能選擇了這樣的課題,如“我崇拜的周杰倫”和“我喜愛的歌星――韓紅”等,據(jù)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流行音樂,并鼓勵他們從關注歌手到關注音樂,最終他們會把課題改成“從周杰倫的音樂到流行音樂”和“青藏高原的音樂”等。
2.小組學習
小組學習是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它具有三個意義:一是有利于研究性學習的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的均衡達成;二是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潛能,最終使他們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三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例如,我班上有幾個志同道合的男生組成了一個音響發(fā)燒組,共同研究“音響與音樂”這一課題。他們熟悉“音場宏大”“音色清麗”“焊機、摩機”“線性功放”和“金嗓子-A100、DP-70V”等語言,并努力動手實踐,以追求至純至美的音樂。又如,我班上的另一個音樂小組,組員的名字分別叫“組曲”“序曲”“室內樂”“奏鳴曲”“協(xié)奏曲”和“交響曲”,這個小組不僅按照這些名字收集相關資料,而且根據(jù)這些名字選擇曲目,組員在仔細聆聽后,既討論交流,又記錄感想,最終主動地開展音樂學習。
3.教師指導
在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指導具有重要意義。具體有五點:一是引導學生圍繞課題,多聽不同類型、不同時期的中外優(yōu)秀音樂作品,并要求學生每隔兩周交一份欣賞曲目清單和音樂心得。二是協(xié)助學生整合與音樂相關的歷史、地理、文學、美術、政治、哲學、美學、戲劇和影視等學科的知識,拓寬他們的人文視野,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三是注意觀察每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和個性方面的發(fā)展,并適時給予鼓勵,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最終提高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提倡學生成果展示的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外,還可采取辯論會、研討會、布置展板、出墻報和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
四、學習效果
通過開展高中音樂研究性學習,我們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具體有五點。其一,以研究性學習代替填鴨方式教學,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使他們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獲取信息,并懂得整理與歸納信息,最終恰當?shù)乩眯畔。其二,以主動思考代替被動記憶,不僅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深刻體驗,更培養(yǎng)他們樂觀、進取的學習精神。其三,通過專題研究,既增強學生的音樂能力,又讓學生真正享受音樂藝術的魅力。其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使他們學會交流和分享,并發(fā)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豐富個人的人生哲學,從而樹立終生熱愛音樂的思想。其五,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者、參與者和促進者,這不僅增強教師的主動適應能力,更全面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而音樂研究性學習恰好切合這種需要。希望我們在音樂研究性學習中不斷完善,以收獲更多碩果。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2
一、課題的確定以及其重要性
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新課改以來,學校也相應設置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這次實踐活動的開展,也是我校六安一中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師生都是一個挑戰(zhàn),通過對素質教育的要義進行深入理解,并結合身邊的生活實際,我們小組將課題定為“高一、二、三年課級課余活動調查分析”。就目前中國學生尤其是即將步入大學走入社會的高中生而言,課余生活最多的就是補課,即使有一些學生擁有比較好的興趣愛好,但苦于家長和學業(yè)的壓力不得不選擇放棄,這就導致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較差,進而導致心理承受能力也降低(主要因為除了學習便所知甚少),最后當面臨社會的檢驗之時,學而不會用的學生自然會在優(yōu)勝劣汰的現(xiàn)實中被掃地出局。梁啟超先生曾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作為與國際接軌在二十一世紀飛速發(fā)展的中國更加需要高素質的人材來作為強大的支撐,而這些人材便大多來源于擁有無限潛力和激情的學生,所以我和我的學習小組做了這個關于高中生課余生活的研究課程。
二、調查研究的方式和過程
本次調查我們采用以調查問卷為主,輔以隨機采訪高中各級學生的方法,發(fā)出調查問卷150張,收回有效答卷127張,共采訪了30位學生,成功采訪了27名各年級高中生,為我們的論文獲取了充分的、有足夠代表性的數(shù)據(jù)支持。
三、問卷與采訪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與采訪我們發(fā)現(xiàn),在接受調查的45名高一學生中有25名學生的課余生活以上網游戲為主(占總人數(shù)55%),11名學生選擇閱讀課外書(占總人數(shù)24%),9名學生選擇輔導班(占總人數(shù)20%),其中有20名學生(占總人數(shù)40%)受到家長要求和影響,而選擇輔導班的10個人中只有3個人是自愿,占總人數(shù)的6%。上述數(shù)據(jù)表明,高一學生雖然受家長和學習影響,但還不是太過緊張,有自由選擇課余活動的權力,但多數(shù)人卻選擇了以上網玩游戲的方式度過,這讓人不免擔心沉迷于此會影響身心健康。據(jù)采訪員李程回報的結果,多數(shù)上網玩游戲的學生是受到家長的外出管制,被限制在家,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耗磨完原本應該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雖是家長出于一片好心,但是未免過于極端,反而物極則反。
在接受采訪的49名高二學生中,竟有36名學生明確表示課余生活受學習和家長嚴重影響,超過了73%,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們在家長的要求下竟全部上了輔導班!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高二不滿意課余生活的學生比例占到了87%!據(jù)采訪員李程和劉夢源回報的信息顯示,有的家長即使沒有強制讓自己的子女上輔導班,也會限制子女進行別的活動,在隨機采訪的27名學生里有13名學生表示自己高二的時候,一些諸如音樂、美術的輔導班課程都被家長叫停,理由是害怕影響成績。
在高三學生一共接受調查的33名學生中,除6名學生選擇自由的課余生活并較感滿意外,其余26名學生均為輔導班常客(占到了78%),滿意度為一般,但據(jù)采訪員李程回饋的信息顯示,他們均感壓力很大,身心十分疲憊,但高考在即,不能不奮力一搏。
四、對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論
通過上述的數(shù)據(jù)和采訪顯示出一個趨勢,高中生對課余生活的滿意度從高一時是最高,到高二最低,輪到高三的時候小幅回升轉為一般。這個趨勢背后也有一定的意義,中國學校的課內生活尤其是高中生活受到高考指揮棒的影響,緊張是高中學生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才需要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來調和,高一到高二對課余生活態(tài)度的轉變也是可以理解。但是,高二的不滿意到高三的一般(即可以接受的態(tài)度)轉變,不禁讓人心憂——真的是不再在乎課余生活了嗎?真的對課余生活改變態(tài)度了么?其實在家長的要求下和學業(yè)的重壓之下,從原來不滿的抗爭發(fā)展到最后無所謂的麻木不仁——無所謂什么課余生活了,反正自己也改變不了。中國學生為什么會被說沒有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能力?我想與此不無關聯(lián),生搬硬套固然是一種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但是究其原因,我們大多數(shù)的高中生在這個階段便已經養(yǎng)成服從的習慣(絕對服從家長,絕對服從自己無法抗拒的東西),以后步入大學和社會仍將保留絕大部分。別人說是,我不去說不是,那個專家說一,我就不敢說二——反觀美國學生,老師一犯錯,必定揭出其短,專家的話他們也要懷疑半天,這才能創(chuàng)新,打破規(guī)矩,才能成新的方圓。
從整體數(shù)據(jù)上看,高中生的課余生活時間呈現(xiàn)出一種“從高一到高二遞減,到高三幾乎沒有”的趨勢,雖為高考的.大環(huán)境所迫,但也不是沒有時間實踐。從人步入社會的時間段來看,高中生活不是要求學生掌握多強的實踐能力的時候,只要能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運用學科知識可以解決的實踐能力就可以了——比如說運用物理學科中電路的知識可以找出導致短路的線路,運用酸堿中和的原理消除井水里過多的堿等等,都是課余生活中可以實踐的事情,也不復雜?紤]到家長對孩子的種種限制,這也怪不得學生,家生的阻礙永遠是孩子不可逾越的鴻溝。
上述的調查還有一點讓人十分擔憂,在問卷第二大問中我們設置了B項為“體育鍛煉”供學生選擇,結果在接受調查中的127名高中生里只有26個人選擇體育鍛煉,占總人數(shù)的20%左右,數(shù)量少得可憐。坦白地說,這種普遍現(xiàn)象在全中國都屢見不鮮——“騰訊新聞”曾報道中國當代學生身體素質普遍降低,甚至不如父輩;1999年中日兩國學生舉辦友誼比賽時,中國學生幾乎沒有堅持到最后的,而日本學生即使發(fā)燒也咬緊牙關堅持到了最后,日方負責人曾高傲地表示“你們中國的下一代是斗不過我們的”。通訊員江遠洋走訪了市人民醫(yī)院心理咨詢室,心理醫(yī)生告訴我們:一個堅持長期體育鍛煉的人不僅僅只會是身體好,他的韌性和堅強度也會增強,充滿積極的干勁和充盈的激情,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也會開朗陽光,堅持定量的體育鍛煉對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十分明顯的幫助。中國人是不是東亞病夫,不是口頭說的算,只有整體國民身體素質提高才是正道,而學生則是最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少年強則國強!
五、最后的建議
通過上述對各種數(shù)據(jù)的分析,我們小組成員經過一番探討之后,給出以下建議:
1、高中生應在高一時趁學業(yè)較輕之際,抓緊時機通過課余生活強化自己的各項能力,比如通過集體活動加強個人的團作合作精神,對日后步入社會和適應工作有相當大的好處。堅持長期的體育鍛煉有助于提高身體素質,也應當作為課余生活的重要選擇。高二、高三的時候可以減少課余生活的時間,以學習為主,文武雙修。
2、家長不應過分強求孩子的課余生活,更多地給予孩子自己處理,并給予一定的指導,這也是對子女獨立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諸如科學實驗一類的事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并在物質上給予支持。
3、學校應減少作業(yè)負擔和學業(yè)重壓,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引導并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課余生活習慣,這也同樣有利于開展先進素質教育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主辦一些集體活動,借此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六、課題研究體會
馮驥才先生曾說:“多去看自然博物館、藝術展等,這些活的,立體的書會帶給中學生更為豐富的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所運用到的知識并非只限于書本上的條條框框而已,尤其是在這個充滿了激烈競爭的二十一世紀,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復合型人才,即使不能保證每一項都是精英但整體知識面較廣也是一種無形的競爭資本,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過硬的實踐能力能讓一個人從一件小到甚至只是修理同事的電腦這樣的事情中也會在眾人面前脫穎而出——其實有些問題并非只有專家才能解決。
我們希望通過這篇研究學習報告可以較為深刻并充分地揭示出高中學生在課余生活上所面臨的矛盾與問題,并希望可以為解決這些矛盾與問題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感謝所有參與本次調查的同學與專家!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3
一、調查背景
20xx年5月,我校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開設了題為計算機硬件發(fā)展的研究性課程,至今已經有一年的時間,為了檢驗這段時間研究性學習的進展狀況,特作此調查。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對各類學生進行分析,剖析當前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現(xiàn)狀,找出影響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各種因素,明確進行研究性學習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深化研究性學習在教師及學生心目中的意義,以便更深入,更有針對性地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鳳陽縣臨淮中學全體高二年級學生。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筆答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fā)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95份,有效問卷495份)、個別訪談、課堂教學觀察等。
四、調查問卷及結果統(tǒng)計(括號中為選擇該項的百分比)
1、你了解研究性學習嗎?
A:非常了解(69.8%)
B:一般了解(25.3%)
C:不了解 (4.9%)
2、你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感興趣嗎?
A:很有興趣(75.5%)
B:一般 (20.5%)
C:沒有興趣(4%)
3、你認為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意義主要在于?
A:改變獲取知識的途徑(20.8%)
B: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有利于終身發(fā)展(61%)
C:培養(yǎng)合作意識(18.2%)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A:找不到資料(28.4%)
B:不知道如何研究(35.5%)
C:不會寫論文(26.5%)
5、當前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
A:提升教師研究素養(yǎng)(45.5%)
B:學校提供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23.8%)
C:給一些自由時間空間(30.7%)
6、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的阻力來自于?
A:家長不支持( 28.9%)
B:高考制度的約束(57.6% )
C:學校能夠提供的條件有限( 13.5%)
7、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
A: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50.2%)
B:充分利用雙休日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29.8%)
C:在每學期中集中選擇三周時間進行研究性學習(20%)
8、如何評價在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中取得的成果?
A:考試打分(20.8%)
B:老師給予評價(16.4%)
C: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62.8%)
五、調查結果分析
1、研究性學習的現(xiàn)狀
調查顯示,有75.5%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非常感興趣,僅有4%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提不起興趣,70.5%的同學認為研究性學習可以很大程度上鍛煉能力;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學生支持研究性學習呢?我想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種學習方式適應了當代中學生活潑、開放的特性,學生再也不愿面對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了。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渴求,實際上是對解放個性、發(fā)展特長的渴求,對教育制度改革的渴求。
2、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困難、及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為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于使同學們形成科學素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益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由此可見,同學們對研究性學習的作用都有清醒的認識,普遍認為研究性學習有益之處在于更遠的將來,是一種長遠的益處。調查數(shù)據(jù)也表明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包括找不到資料(28.4%)、不知道如何研究(35.5%)、不會寫論文(20.7%)等,這也正是有少數(shù)學生對研究性學習不感興趣的一方面原因。筆者認為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事情,不應成為放棄研究性學習的理由。畢竟,研究性學習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因而,要使研究性學習正常有序充滿活力的開展下去,就必須迅速加強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能力,提高指導效果,同時,學校應為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例如面向學生開放圖書館、網絡教室),給學生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調查的數(shù)據(jù)和訪談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也正是廣大學生的心聲。
3、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阻力
通過調查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高考仍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攔路虎,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有52.6%的'同學認為當前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阻力來自于高考;訪談中我們知道雖然他們對研究性學習亦抱有很大的興趣,希望得到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40.7%),這是發(fā)自學生內心的呼喚;但同時他們對高考的競爭形勢也充滿了擔憂。學生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究竟如何支配呢?我想作為一名教師,理應從更加廣泛的時空和以更加深遠的見識去考慮問題,提升教學品位,引導學生合理的分配時間,處理好備戰(zhàn)高考與參加研究學性學習倆者之間的關系。
4、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方式
調查發(fā)現(xiàn)有50.2%的學生認為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是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即“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的方式。從訪談的情況來看,學生認為把研究性學習和正常的教學(實際是接受性學習)對立起來的做法是不妥當?shù),應該把兩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們心理上更能接受。同時有29.8%的學生認為可以利用雙休日時間,20%的學生認為可以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訪談,我們了解到在現(xiàn)行考試制度下,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集中開展信息技術學科方面的研究性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利用雙休日時間理論是可行的。但也存在很多困難,一方面學生課后作業(yè)多,另一方面在雙休日學生很難集中在一起,更談不起合作研究了,這樣即便最終有了成果,也只是摘摘抄抄,失去了研究性學習應有的本義,不如不開展。筆者綜合各種情況,認為采用“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比較妥當?shù)摹?/p>
5、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在研究性學習結題后,我們需要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過程及研究成果進行評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62.8%的學生贊成用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的方式進行評價。這一數(shù)據(jù)有力的表明學生非?粗貙陀^成果的評估,體現(xiàn)了學生看重做事的有頭有尾和希望得到真正的體驗;同時也表明了學生非?粗刈约涸诶蠋熀屯瑢W心目中的地位。為此,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活動過程評價與研究成果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要形式。
六、調查后的幾點建議
1、加強教師的研究素養(yǎng)
教師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加強教師的研究素養(yǎng)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教師研究素養(yǎng)的加強應重在:
、俎D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上世紀40年代著名學者林漢達說:“假如文字是礦工使用的鐵鋤,那么學問是這鐵鋤所開出來的礦物。”他說:“中國歷來的讀書人大半的努力全在美化他的工具上,他把鐵鋤檫亮了還不夠,再把鋤的尖頭鑲了金、嵌了玉,又把鋤柄改為象牙的了,費了一生的光陰,只做成了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什么礦也沒開。”要知道,光有一把鋤頭,是什么作用也沒有的。教師的職責,不在幫助學生占有或獲得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而是要能夠用一把普通的鋤頭也能開采出“金礦”來,這樣的教師方為稱職的教師。
、谡莆罩笇W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要讓教師了解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原則、方法、程序、評價等相關知識,至少要使教師在正常的教學中,能夠做到“滲透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具有不迷信課本,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教師的開放、懷疑的思想。
2、加快考試改革的步伐,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4
一、調查背景
20xx年5月,我校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開設了題為計算機硬件發(fā)展的研究性課程,至今已經有一年的時間,為了檢驗這段時間研究性學習的進展狀況,特作此調查。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對各類學生進行分析,剖析當前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現(xiàn)狀,找出影響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各種因素,明確進行研究性學習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深化研究性學習在教師及學生心目中的意義,以便更深入,更有針對性地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鳳陽縣臨淮中學全體高二年級學生。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筆答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fā)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95份,有效問卷495份)、個別訪談、課堂教學觀察等。
四、調查問卷及結果統(tǒng)計(括號中為選擇該項的百分比)
1、你了解研究性學習嗎?
A:非常了解(69.8%)
B:一般了解(25.3%)
C:不了解(4.9%)
2、你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感興趣嗎?A:很有興趣(75.5%)
B:一般(20.5%)
C:沒有興趣(4%)
3、你認為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意義主要在于?A:改變獲取知識的途徑(20.8%)
B: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有利于終身發(fā)展(61%)C:培養(yǎng)合作意識(18.2%)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A:找不到資料(28.4%)
B:不知道如何研究(35.5%)
C:不會寫論文(26.5%)
5、當前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
A:提升教師研究素養(yǎng)(45.5%)
B:學校提供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23.8%)C:給一些自由時間空間(30.7%)
6、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的阻力來自于?A:家長不支持(28.9%)
B:高考制度的約束(57.6%)
C:學校能夠提供的條件有限(13.5%)
7、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A: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50.2%)B:充分利用雙休日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29.8%)C:在每學期中集中選擇三周時間進行研究性學習(20%)8、如何評價在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中取得的成果?
A:考試打分(20.8%)
B:老師給予評價(16.4%)
C: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62.8%)
五、調查結果分析
1、研究性學習的現(xiàn)狀
調查顯示,有75.5%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非常感興趣,僅有4%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提不起興趣,70.5%的同學認為研究性學習可以很大程度上鍛煉能力;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學生支持研究性學習呢?我想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種學習方式適應了當代中學生活潑、開放的特性,學生再也不愿面對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了、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渴求,實際上是對解放個性、發(fā)展特長的渴求,對教育制度改革的渴求、
2、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困難、及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為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于使同學們形成科學素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益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由此可見,同學們對研究性學習的作用都有清醒的認識,普遍認為研究性學習有益之處在于更遠的將來,是一種長遠的益處、調查數(shù)據(jù)也表明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包括找不到資料(28.4%)、不知道如何研究(35.5%)、不會寫論文(20.7%)等,這也正是有少數(shù)學生對研究性學習不感興趣的一方面原因、筆者認為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事情,不應成為放棄研究性學習的理由、畢竟,研究性學習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因而,要使研究性學習正常有序充滿活力的開展下去,就必須迅速加強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能力,提高指導效果,同時,學校應為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例如面向學生開放圖書館、網絡教室),給學生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調查的數(shù)據(jù)和訪談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也正是廣大學生的心聲、
3、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阻力
通過調查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高考仍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攔路虎,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有52.6%的同學認為當前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阻力來自于高考;訪談中我們知道雖然他們對研究性學習亦抱有很大的興趣,希望得到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40.7%),這是發(fā)自學生內心的呼喚;但同時他們對高考的競爭形勢也充滿了擔憂、學生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究竟如何支配呢?我想作為一名教師,理應從更加廣泛的時空和以更加深遠的見識去考慮問題,提升教學品位,引導學生合理的分配時間,處理好備戰(zhàn)高考與參加研究學性學習倆者之間的關系。
4、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方式
調查發(fā)現(xiàn)有50.2%的學生認為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是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即“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的方式、從訪談的情況來看,學生認為把研究性學習和正常的教學(實際是接受性學習)對立起來的做法是不妥當?shù)模瑧摪褍煞N學習方式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們心理上更能接受、同時有29.8%的學生認為可以利用雙休日時間,20%的學生認為可以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訪談,我們了解到在現(xiàn)行考試制度下,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集中開展信息技術學科方面的研究性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利用雙休日時間理論是可行的、但也存在很多困難,一方面學生課后作業(yè)多,另一方面在雙休日學生很難集中在一起,更談不起合作研究了,這樣即便最終有了成果,也只是摘摘抄抄,失去了研究性學習應有的本義,不如不開展、筆者綜合各種情況,認為采用“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比較妥當?shù)摹?/p>
5、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在研究性學習結題后,我們需要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過程及研究成果進行評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62.8%的學生贊成用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的方式進行評價、這一數(shù)據(jù)有力的表明學生非?粗貙陀^成果的評估,體現(xiàn)了學生看重做事的有頭有尾和希望得到真正的體驗;同時也表明了學生非?粗刈约涸诶蠋熀屯瑢W心目中的地位、為此,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活動過程評價與研究成果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要形式。
六、調查后的幾點建議
1、加強教師的研究素養(yǎng)
教師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加強教師的研究素養(yǎng)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教師研究素養(yǎng)的加強應重在:
、俎D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上世紀40年代著名學者林漢達說:“假如文字是礦工使用的鐵鋤,那么學問是這鐵鋤所開出來的礦物、”他說:“中國歷來的讀書人大半的努力全在美化他的工具上,他把鐵鋤檫亮了還不夠,再把鋤的尖頭鑲了金、嵌了玉,又把鋤柄改為象牙的了,費了一生的光陰,只做成了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什么礦也沒開、”要知道,光有一把鋤頭,是什么作用也沒有的、教師的職責,不在幫助學生占有或獲得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而是要能夠用一把普通的鋤頭也能開采出“金礦”來,這樣的教師方為稱職的教師。
、谡莆罩笇W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要讓教師了解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原則、方法、程序、評價等相關知識,至少要使教師在正常的教學中,能夠做到“滲透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具有不迷信課本,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教師的開放、懷疑的思想。
2、加快考試改革的步伐,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5
經過幾次較為深入的對魯班湖旅游資源的調查研究,我們已經逐步掌握了魯班湖的基本情況,這里就我個人在這次研究性學習的看法和感受作以下總結。
在這次活動中,我任務重點是負責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這其中就包括魯班湖的概況,現(xiàn)有旅游資源和產生的'經濟效益等原始資料的收集,以及對當?shù)毓ぷ魅藛T和游客的問卷調查資料的收集。這次是我們四個人第一次在一起進行課題的研究性學習。由于對研究性學習的理解不夠深,以及沒有太多的社會實踐經驗,這就決定了我們四個人必須團結在一起,組成一個集體,用各自的優(yōu)勢去彌補他人的不足,從而使我們發(fā)揮出更強的戰(zhàn)斗力。
在這次活動中,我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不論是在面對各種選擇的關鍵時刻,還是應對社會各類人物時,我都積累了寶貴的社會經驗。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切體會到了統(tǒng)籌安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論是在選擇資料內容、整理資料還是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方面。我在社會實踐能力和社交能力上也取得了提高和進步。此外,這次活動還讓我明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的重要性,能夠應用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并積累社會經驗。最重要的是,這次活動讓我清晰地認識到只有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站穩(wěn)腳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在此,我由衷地感謝學校給予我們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們得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次經歷為我們未來步入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6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
1、怎樣提問題;
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
3、如何研究課題;
4、怎樣查找資料;
5、教學評價;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中有一些涉及到的主題,并未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但在下個學期中我計劃專門進行講授。這些主題包括調查與采訪技巧以及課題研究結果的有效呈現(xiàn)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型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jù)個人興趣和傾向,在日常生活、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實踐中自主選擇并確定研究主題,通過主動探索和實踐來獲取、應用知識,并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
研究性學習強調:
1、學生通過基于問題或主題的.探索實踐,培養(yǎng)積極主動、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并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fā)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道德。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7
開展研究性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課程教學改革的一種世界潮流,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探討實施研究性學習,而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加倡導研究性學習。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綜合性的教學方式,其最大的特點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為基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有助于改變傳統(tǒng)教與學的形式,從而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有助于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一、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所謂研究性學習,廣義的理解是泛指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在目前實踐中,主要是指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保êd宏《關于學校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構想》)?梢姡瑥膹V義上說,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可以貫穿在各科各類學習活動中,是一種學習方法,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活動課程都可以進行研究性學習。從狹義來理解,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高中政治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從描述性的角度說,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從日常生活、政治學科學習熱點、社會實踐中選取專題進行研究,自主地了解與思考政治事實,培養(yǎng)材料處理、分析與解釋等基本能力,從而孕育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和課程形態(tài)。
二、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一)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起主導作用
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主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是指導者,亦是促進者,是指教師自己的教育觀念應該更新,更要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能夠達到的目標和意義,傳統(tǒng)的流于形式地指導學生遵循興趣性和可行性原則,會導致研究性學習異化,最終變成“新瓶裝舊酒”。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教師作為指導者應堅持“三個聯(lián)系”:一是要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二是要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聯(lián)系;三是要與社會實踐相聯(lián)系,從而增強政治學習的實效性。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參與者,一面與學生一起研究課題本身,以求達到對教學內容的擴展和深化,改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水平的再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教師對教法的摸索與再探討,為研究出適應新的教學觀念和新的教學大綱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而積累經驗。
。ǘ┱_處理政治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的關系
研究性教學雖然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但并不排斥用最簡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學生能盡快獲得新知。因此,在學習中,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 所有知識點都通過研究性學習同樣是違背學習規(guī)律的。也就是說,雖然高中政治教學越來越重視研究性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但并不是可以忽視政治課其他教學模式,而是要擺正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的關系。政治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教學是相互依托的課程關系,教學中必須擺正課內知識學習和課外實踐探索的位置,正確處理研究性學習和政治學科課程的關系,使學生做到對政治學科知識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三、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步驟應用
政治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是:選題——研題——評價——成果展示。
。ㄒ唬┻x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研究性學習中課題的選擇至關重要。教師在準備的過程中要研究選定課題所涉及的內容、解題的思路和可能的結論,在備課時要對研究性課題心中有數(shù),然后再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研習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確立課題制定計劃,在選題時還要注意課題的可操作性,要有足夠的資料讓學生能夠對課題進行深入研討,從而使研習活動扎實有效,避免空談。
。ǘ┭蓄}
課題確定后,要進行相關的研究和探討,將研究性課題定為討論題目,在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組織小組或全班進行討論交流;或將多種不同觀點或論點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并有史有論地作出總結,使其成為研究性學習的成果。如對社會上重大事件進行分析評價等,甚至可以模擬教師,走上講臺,將自己對政治事件的理解傳授給“學生”,變學為“教”,從“教”中學,讓學生在更為輕松、活潑的氣氛中開展研究,展示成果。
。ㄈ┰u價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政治教師要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樹立正確的質量意識,改變傳統(tǒng)的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的評價方法,從而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促進高中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深入開展。
(四)結題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8
一、 課題的來源和確定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中學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上個世紀以來,許多學校都對此作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課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軟硬件都相對落后,學生基本都來自于農村,他們不如城里的同齡人見多識廣,獨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使他們缺乏自信,也缺乏對周圍人事的關心。我校實行雙休日,對距家較遠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時間可以支配,作為班主任正好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性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zhàn)。在閱讀了大量研究性學習案例后,結合我校實際和學生實際,我將課題定為“校園·生活”。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的校園,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才能使學生關愛自己的校園,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校園主人翁的意識,自覺遵守和維護校園文明,遠離危險,參與營造“平安校園”,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
二、 課題目標與方案設計
(一) 課題目標
1. 認識到維護和創(chuàng)造校園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2. 讓學生學會設計、收集和處理信息,學會合作、討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學會基本的調查研究方法。
3. 培養(yǎng)學生熱愛校園,關愛他人。
(二) 方案設計
1. 子課題的確立
“校園·生活”涉及面很廣,學生也各有所長,各人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又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和學生共同設計了以下七個課題:
“校園·生活”
紀律現(xiàn)狀與問題
衛(wèi)生現(xiàn)狀與問題
校園安全現(xiàn)狀與問題
校園水電節(jié)約情況調查
教學情況調查
校園飲食情況調查
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調查
2. 具體方案設計
課題組成員為高一(7)班66名同學。在公布七個子課題后,由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編成七個小組。每小組任命一名組長,再由組長組織成員共同討論本小組研究方案,然后進行分工實施。
三、 活動實施過程
1. 學習培訓:對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方法(問卷法、訪談法、信息分析、撰寫報告等)指導。
2. 分組討論,制定調查問卷并各復印30份。討論確定本組研究方案并進行調查。
3. 各小組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討論,并撰寫調查報告。由班主任進行整體匯整。
4. 課題總結。由班主任撰寫整體報告,并利用班會課,對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總結點評。
四、 學生的研究成果
(一) 紀律現(xiàn)狀與問題調查報告
總體來說,我校大多數(shù)學生的紀律狀況良好,上課能夠認真聽講,尊敬師長,考試和作業(yè)過程中都有較強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如打飯插隊,上課玩手機或者睡覺現(xiàn)象等等。
問題存在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自律,同時和部分老師要求不嚴格也密切相關。
(二) 學校衛(wèi)生現(xiàn)狀調查報告(大磊、李政策、蘇敏、紀沈琴等19人)
對于寢室衛(wèi)生,有一半同學認為寢室衛(wèi)生間設計不合理。59%的同學認為寢室區(qū)有異味、不衛(wèi)生。但同時,同學也坦承各班寢室垃圾能夠及時清理。
對于教室衛(wèi)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級達不到清潔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普遍原因是少數(shù)同學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對于校園衛(wèi)生區(qū)衛(wèi)生,絕大多數(shù)同學能夠將垃圾倒在指定場所,對校園衛(wèi)生間衛(wèi)生也基本滿意,但近七成的學生認為校園整體不是很清潔。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有較強的衛(wèi)生意識,能夠自覺維護校園和教、寢室衛(wèi)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校園環(huán)境中,并承認這對學習有影響。學生們對良好衛(wèi)生環(huán)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學校能徹底改善衛(wèi)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學校適當調整衛(wèi)生間布局,改善部分設施,加大宣傳,班級進一步加強對衛(wèi)生管理,并實施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一個清潔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三) 我校安全情況調查(楊玲、陸玉娟、尹星、吳小知、許榮等8人)
圍繞安全問題,我們作了七個方面的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用電安全、運動安全和實驗安全整體較好,分別只有7%和3%的同學出現(xiàn)過意外(原因不詳)。
同學們意見較為集中的安全隱患有三個方面,一是校園丟失物品的情況較為嚴重,近一半學生承認丟失過物品或者有失竊經歷。二是在校園一些監(jiān)控死角,學生聚集吸煙情況普遍,有一半學生都知道這種情況存在;三是教學樓樓道照明情況有重大安全隱患,絕大多數(shù)同學對此表示不滿。只有1/5的學生認為無所謂。
為此,小組建議學校為教學樓樓道裝聲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燈。同時,對極少數(shù)學生攀爬圍墻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和制止。
(四) 校園水電節(jié)約情況調查(陳彥宇、紀蓓蓓、桂盈盈、汪麗、吳青青、陳華等6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并提倡節(jié)約水電,并有較強的環(huán)保意識,如利用洗臉水灑地、洗衣服;減少手機的使用,保持長期待機狀態(tài)等。但仍有少數(shù)同學在冬天用熱得快燒水現(xiàn)象,這既不安全,也不環(huán)保。希望學校加強環(huán)保宣傳,并制定相關的制度,讓高中生為社會、校園的和諧發(fā)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五) 教學情況調查(組長:田浩然)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85%的學生認為本校教師教學嚴謹,輔導認真,對學生較熱情。多數(shù)學生認為學校硬件設施配套齊全。但對老師的教學行為,仍有個別小問題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師經常在上課期間接聽手機;二是極少數(shù)老師在上課期間吸煙;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過老師的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另外,也有學生反映教學樓漏雨,體育器材缺乏等問題。
建議學校對教師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進一步改善教學設施,力創(chuàng)和諧文明校園。
(六) 校園飲食情況調查(查文寶、高志、許濤、陳秋霞、桂佳、桂蜜棗等9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調查顯示,只有2%的同學對學校食堂滿意。91%的學生都有吃零食的習慣,還有少數(shù)學生有節(jié)食的不良習慣。
建議學校食堂適當調低飯菜價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進行飲食健康知識宣傳,引導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七) 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調查(張晟、劉超2人)
調查顯示,在課余時間選擇運動的學生只有11%,60%的學生選擇休息,還有21%的學生仍然堅持學習。
從調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shù)同學沒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懂得勞逸結合。調查結果還顯示,對于學生課余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導致很多學生對這段時間的安排處于茫無頭緒的狀態(tài)。
希望各班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宣傳,學校和班主任要對學生課余時間安排進行科學引導。
五、 對本次探究活動的反思
對于研究性學習,在我校尚屬首次,無經驗可循,對于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zhàn)。由于學生缺乏探究學習的經驗,事前準備并不充分,他們從思想上到行動上都顯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個活動時間安排也比較倉促,準備工作還有很大欠缺。
對于如何開展社會學研究調查,雖然事前對學生作了培訓,但時間短,學生沒有實踐經驗,在實際操作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制作問卷時,細節(jié)部分還存在不科學的地方,設計的問題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問題的本質。在小組分組討論和設計活動方案時,組長和成員之間配合還不夠協(xié)調,導致時間浪廢。尊重他人和謙讓精神還待于進一步提高。在訪談過程中,方法不當,使被訪者存在疑慮,不敢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絕,從而降低了效率,影響了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其實學生的思維還可以進一步開拓,比如,對于衛(wèi)生問題的調查,并不一定要用一種固定的方法去達到目的,可以采用實地查看作為主要方法。還可以去團委調查學校衛(wèi)生記錄,或者走訪學校總務處和分管衛(wèi)生的校長來了解學校措施和動向,從而達到更好的結果。
從七個小組反饋的調查報告來看,學生對于信息的處理能力,對材料的分析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對調查報告的撰寫,也需要指導和進一步鍛煉。
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次研究性學習活動,也有比較成功的幾點:
1.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并調動了廣大學生的參與,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問題的設計、信息的搜集以及與他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等)使同學之間增進了了解和友誼。
2.實踐證明,我校學生有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與示范高中學生相比,毫不遜色。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簡,這樣的學習活動也可以開展起來。
3.學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與流程,并積累了經驗,為以后的研究性學習打下了基礎。
4.提高了同學對校園生活的認識,有利于學生自律性的培養(yǎng)。
5.增強了學生的自信。
6.為校園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材料和建議。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9
一、課題的由來
在新課程改革已在全國轟轟烈烈向前推進的今天,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社區(qū)服務、社會活動、研究性學習三方面)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全國各中小學都在緊鑼密鼓地深入探索,如何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活動效率,進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已成為當今課改的一個重要課題。為真正解決這些問題,2006年,我們便通過《研究性學習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研究》課題,開始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與探討。經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在這一課題的理論與實踐等方面,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果,也有一些新的發(fā)現(xiàn)。曾受到過有關專家與領導的高度評價與熱情稱贊。2008年,我們又向省教育學會申報并立項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與活動方式的研究》這一課題。我們希望通過研究能真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嶄新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試圖從理論上進行有效研究,也試圖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進行理論驗證,為新形勢下的新教育服務。為培養(yǎng)現(xiàn)代高素質人才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
但是,研究性學習活動到底有何資源,如何整合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最終實現(xiàn)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工作能力,師生們心里還是沒有底,也找不到任何依據(jù),不知如何尋找資源與具體實施。于是在市教科所領導的關心、支持與指導下,認為這一課題更便于學生的具體研究,對學生更具有指導意義。而且原課題的主持人趙旭紅同志因工作調動,不再便于主持本課題的研究工作,于是我們向省教育學會特提出更改課題名稱和主持人的報告。以下就以新課題《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開發(fā)與整合研究》為主題闡述新課題的研究內容。
二、課題的目的、意義
當前,作為綜合實踐領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本來是十分廣泛而豐富的,但由于學校、教師、學生在認識、開發(fā)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途徑與技巧方面仍然缺泛經驗,因此要在學生中普遍開展課題研究,就顯得很難找到這么多有價值的研究主題了,同時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研究主題后,只有科學整合活動資源,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有培養(yǎng)人的現(xiàn)實意義和真實作用。所以我們開展本課題的研究工作,
(一)目的
目的在于找到一套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開發(fā)與整合的方法與技巧。實現(xiàn)如下三個方面的總體目標
1.促使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理解,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開發(fā)與整合這些資源的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增強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把握,為他們改進課堂教學、活動指導、組織評價等諸方面提供理論依據(jù)。
3.加快學校對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的建設,加強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管理,為學校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常態(tài)化教學提供保障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意義
《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開發(fā)與整合研究》課題研究的意義,具體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對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開發(fā)與整合的科學分析,有助于學校在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管理的戰(zhàn)略目標、任務和規(guī)劃的制定和實施;
2、引導學校的管、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的技術和其他工作流程的變革;
3、提高競爭優(yōu)勢,如最大限度地縮短時間、削減經費、降低成本、創(chuàng)造最佳教與學效益;
三、人員分工
(略)
四、方法、步驟
(一)研究方法:
用資料法、我們對本課題的研究主題,首先通過在網上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本課的研究主題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我們在這些成果的基礎上,找到創(chuàng)新點進行我們的重點研究,這就是我們運用資料法進行研究的過程.
考察法、為了要做好自然資源的開發(fā)與整合研究,對自然資源的研究對象我們還運用了考察法去深入研究,如對荷田溶洞的研究性活動資源的開發(fā),我們就采用了考察法.
調查法(含問卷調查、訪談調查)、在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開發(fā)與整合課題里,有很多內容需用問卷調查,也有很多內容需用訪談調查,如xxxx年xx月xx日,我們成功召開部分教師會,進行了以“探一中成功學子,揚我校名人精神”為主題的研究活動,并組織高二學生廣泛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共收到隆回一中歷屆畢業(yè)生中成功人士摸底表xxxx份,隆回一中歷屆畢業(yè)生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學生的調查問卷xxx份。一中名人紀實xx份。
統(tǒng)計法,我們對問卷調查獲得的信息,必須用科學的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進行分析與綜合研究。同時很多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存在大量的數(shù)據(jù),所以我們必須用到統(tǒng)計研究法.
(二)研究步驟:
在研究時我們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
x、用調查法、統(tǒng)計法,結合基礎活動,形成基本結論;
x、將基本結論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從而使結論更為完善,形成基礎理論;
x、再將該理論付諸實踐,指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完善理論中的缺陷與糾正理論中的錯誤,形成課題成果。
起始課題→文獻資料、網絡資料、初期活動→特點研究、方式研究(分類研究、方法研究)、管理研究、評價研究、活動研究→理論成果→結題成果
我們將研究分為四個時區(qū):
第一時區(qū)稱為理論研究時區(qū);xxxx-xxxx
第二時區(qū)稱為主體研究時區(qū);xxxx-xxxx
第三時區(qū)稱為成果終結時區(qū);xxxx-xxxx
第四時區(qū)稱為綜合結題時區(qū);xxxx
xxxx年申報課題,xxxx年結題
xxxx年課題申報立項,開題收集資料、整理評估資料,完成理論研究成果的前期成形工作。
xxxx年進行扎實的理論研究工作,配合研究活動,完成研究性學習活動特點、方式、管理、評價等方向的初期成果。
我們的.所有研究成果都是有計劃的進行具體研究活動而獲得的如xxxx年暑假期間我們就作了如下安排.
A、xxxx年我們的子課題組《研究性學習活動社會資源開發(fā)與整合研究》和《研究性學習活動自然資源開發(fā)與整合研究》聯(lián)合完全成。
項目x:《花瑤文化包裝》調研 時間:七月中旬
項目x:《荷田溶洞旅游區(qū)開發(fā)》調研 時間:七月下旬
B、由《研究性學習課題與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整合研究》和《學科課程研究性學習資源開發(fā)與整合研究》聯(lián)合完成
項目x:《兒童玩具的創(chuàng)新設計》初稿 時間:七月中旬
項目x:《整理編寫學科研究性學習教案》初稿 時間:七月下旬
C、《研究性學習課題與人文科學活動整合研究》子課題
《隆回美術資源研究》調研 時間:七月下旬
《隆回名人資源研究》調研 時間:七月下旬
《隆回人忠孝典型調查》調研 時間:七月下旬
D、《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管理與評價研究》子課題
編寫《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管理方法》初稿 時間:七月下旬
編寫《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評價方案》初稿 時間:七月下旬
E、各子課題組綜合整理資料 時間:八月下旬
五、研究的過程
xxxx年x月我們在邵陽市教科所、隆回縣教研室的指導下,成功地向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處省教育學會申報了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與活動方式的研究》課題,于xxxx年x月由湖南省教育學會正式立項。后來又在市縣兩級教研部門和學校黨政的支持下,順利地于xxxx年xx月開題,開題后,經專家們的指導與建議,同時因原課題主持人趙旭紅同志的工作調動,對本課題有較大的修改與變更,其課題更名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資源整合與開發(fā)研究》(
Research-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主持人更名為歐陽自田同志。
相繼,我們舉行了一系列會議對課題進行了統(tǒng)一部署,細致安排,讓全體研究人員提高了認識,明確了研究方向,掌握了各自的研究方法,并進行了扎實的較有成果的研究活動。
我們于xxxx年xx月xx日,召開了課題申報立項座談會,在會上大家統(tǒng)一了思想,并紛紛表態(tài)說:只要上方對我們課題立了項,我們一定全力作好研究工作。xxxx年x月,接到由湖南省教育學會立項通知后,我們在主持人趙旭紅同志和鄒啟文同志的組織下,于xxxx年x月xx日,召開了第一次“課題研究資料查閱預備會”。任務是:廣泛了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與活動方式的研究》課題研究的國際國內研究現(xiàn)狀,讓全體課組成員充分學習現(xiàn)有理論。對研究性學習活動有比較清楚的認識,為推進我們的課題研究,作好充分的理論與實踐的思想準備。該課題主持人趙旭紅同志工作調動后,由新任副校長歐陽自田同志接任該課題的主持人,于xxxx年xx月x日,在縣市兩級教育科學研究所(室)專家的督促下,同《普通高中后勤管理研究與實踐》、《政治學科學生合作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兩個市級課題一起,舉行了隆重的“
開題大會”,在開題大會上,經專家的指點,認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資源整合與開發(fā),更具有科研價值和研究意義,所以在這次會后我們向省教育學會遞交了為原課題變更課題名稱與主持人的報告。于是趙旭紅同志主持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與活動方式的研究》課題被變更為由歐陽自田同志主持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資源整合與開發(fā)研究》課題。并對課題的申報表與開題報告進行了全面的修改。
在更名后的新課題下,我們共確定了五個子課題,并對每個子課題進行了具體分工,并明確提出,本課題堅持唯成果論英雄,參與結題的署名原則,以激勵所有成員努力完成自己擔負的科研任務。
xxxx年x月,我們組織召開了研究性學習課題指導教師會,在老師的指導下,于xxxx年xx月全校共完成學生課題xxx余個,我們共優(yōu)選x個課題上報參加了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辦的湖南省xxxx年度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評審活動,其中由羅柏森魏一云老師指導的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隆回狐貍島的旅游調查》與肖國喬老師指導的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隆回縣農村家庭消費結構變化研究》榮獲一等獎,由曾中爽老師指導的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復合函數(shù)單調性探究》與周后普老師指導的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靜電計測電壓原理的探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聯(lián)想》榮獲二等獎。
xxxx年x月xx日為了配合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我們成功地舉行了隆回一中首屆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成果展示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評出了一等獎x個、二等獎x個,其中一等獎獲者分別是羅 亮同學為組長的《欣賞灘頭年畫繼承傳統(tǒng)文化》、聶思琪同學為組長的《關于“中學生對現(xiàn)校服不滿”問題的研究與調查欣賞》、周藤甜同學為組長的《靜電計測電壓原理的 探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聯(lián)想》、文萃同學為組長的《高考前的飲食搭配》、羅冰潔同學為組長的《關于隆回資江水污染調查報告》。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了研究等獎性學習活動資源具有廣泛性,生活性、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
xxxx年xx月xx日,我們成功召開部分教師會,進行了以“探一中成功學子,揚我校名人精神”為主題的研究活動,并組織高二學生廣泛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共收到隆回一中歷屆畢業(yè)生中成功人士摸底表 xxx份,隆回一中歷屆畢業(yè)生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學生的調查問卷 xxx份。一中名人紀實xx份。
xxxx年x月xx日接縣教研室通知對本課題進行中期檢查,特組織整理相關資料,并撰寫本報告。
xxxx年xx月xx日召開
《迎接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對本課題中期檢查的資料準備會》,并安排假期研究工作。
xxxx年從整體上全面整理課題資料.
六、研究的結果
通過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共獲得了
課題的理論研究成果: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開發(fā)與整合》;以學校研究性學習教研組為主撰寫的高二研究性學習校本教材《方法與策略》;研究性學習課題活動成果案例集《實踐與創(chuàng)新》和由鄒啟文老師獨自撰寫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教案專集》,同時我們還編輯了在省級以上獲獎成果展板《隆回一中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和本課題的子課題《在自然中》《在社會中》《管理與評價》等等,特別是在活動成果的展出后,課題研究成果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在理論研究成果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開發(fā)與整合》中我們共編了四章,其成果梗概如下:
在第一章中我們將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開發(fā)與整合從理論上進行了比較祥盡的探討.
主體的概念: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是類似于研究的一種學習方法。是在教學與自學過程中教師或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帶領學生或學生自己通過主動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挖掘、收集與整理,學會對所獲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并能實現(xiàn)個體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學習方法。而研究性學習活動即是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通過大量的主動探索、體驗、發(fā)現(xiàn),對大量信息的挖掘、收集、整理,對所獲信息進行交流、討論、分析、判斷、推理等活動。其活動形式可以包含在探索、體驗、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觀察、考察、調查、訪談等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是一切有利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人力、物力、財力、文化、信息等資源。
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有社會資源、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信息資源四大類。
研究性學習活動特點即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真實問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有助于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有助于掌握基本科學方法,有助于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性質有自主性、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生成性、過程性。
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特點有現(xiàn)實性、物質性、文化性、實踐性、可操作性。它的性質有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應該是現(xiàn)實存在的、具有物質特性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
我們認為開發(fā)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途徑有來源于社會、來源于自然、來源于自我.而開發(fā)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原則是堅持發(fā)展性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知能并重原則;針對性原則;還有個別化與協(xié)作性相統(tǒng)一原則。
對于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的途徑有學校整合、教師整合、學生獨立整合,進而探究問題,讓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更快地增強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也認為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的原則是:客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廣泛性原則、需求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等。
在第二章中,我們就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開發(fā)主題進行討論:
我們認為開發(fā)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目的是對社會、自然、科技等資源通過選擇、規(guī)劃、布局等工作,以達到利用或提高其利用價值實現(xiàn)新的利用。它的意義在于資源開發(fā)可以為學生提供新的活動內容,避免資源因未被利用而造成資源浪費,將廢物作為資源,可以充分發(fā)揮活動資源有效性,拓展學生活動視野,激發(fā)研究熱情。
同時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開發(fā)可分學校開發(fā)、教師開發(fā)、學生開發(fā)三個維度,而學校開發(fā)可從基地建設、中心工作、校本課程三個方面進行。實踐證明:建立研究性學習活動基地,對學生而言,能使研究性學習活動有明確的目標,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對教師而言,能促進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也能提升教學效果。
學?伸`活地根據(jù)當時的時政要點問題、生活熱點問題、社會焦點問題開發(fā),我們稱為從中心工作中開發(fā)研究性學習活動。由于時政中心工作具有較強的思想性、政策性、法規(guī)性,所以只能由學校統(tǒng)一開發(fā),把握尺度。在開發(fā)時學校要與有關單位取得聯(lián)系、爭取支持。
學校教科室所開設的校本課程是開發(fā)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良好空間,它具有指導到位;專業(yè)對口;理論與實踐兼顧;選材有新穎性,有深度;活動有時間、有空間;老師的教學效果能得到檢驗,其成果可參省評等六大便利優(yōu)勢。
對于教師開發(fā)方向,也有項目需求法、冷門切入法和學科探究法三種。
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在大學,每個教授都有自己的研究項目,那么教師在自己的項目里會帶很多學生共同從事研究與創(chuàng)新。中學教師當然也可從自己選定的發(fā)展方向選取必要的主題,交給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從而開發(fā)了新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據(jù)分析,可用任務需求、過程障礙、目標反思等多個維度來切入研究。
作為教師應該了解當時社會與科學發(fā)展的冷門。因為社會生活、自然現(xiàn)象、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等,都存在不少的空洞與缺口,在這些領域中,我們可廣泛地挖掘,這就給我們教師提供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切入空間。特別是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我們可以獲得較大的收獲。實踐證明,在這一方法中,我們可以在問題法、發(fā)現(xiàn)法、掘進法、補充法等幾個維度上作文章。
教師是學科教育的代表,我們每位教師都擔任了一個學科或幾個學科教學任務,在每一學科中都存在研究性學習活動開發(fā)的內容,都可以在本學科找到讓學生進入實踐、從事探究的問題。這一開發(fā),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對高考能力的提高有較大的推動作用。通過我們幾年的分析和論證,發(fā)現(xiàn)可從教材的原題中尋找、從學生提問中抽象、也可從教學中感悟等三個途徑來開發(fā)研究性學習課題活動。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也應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研發(fā)干將。因為學生自行從生活中選擇研究性學習活動主題的最佳途徑,是最有價值的研發(fā)活動,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本質所在。在這一方面,我們認為學生可從生活感悟中開發(fā)資源,也可從自己所關注的社會熱點中開發(fā)資源,還可從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中聯(lián)想開發(fā)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
生活感悟通常要通過觀察、辯析、反思過程。人生旅途中,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曲折、磨難、逆境是常有的一些狀態(tài)。但在這些狀態(tài)中,如果我們好好反思,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示、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創(chuàng)見。所以我們認為學生自己完全可從自己的生活感悟中開發(fā)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
任何時期,總會存在一些熱點話題,而且這些話題也很容易傳播到學生中,他們會很快地反映出極大的激情與熱情,中國歷史上的五四運動,就發(fā)生在學生中間,所以社會熱點自然有學生開發(fā)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空間。
熱點關注法,我們認為應從熱點的范圍、主體、團體、行業(yè)四個方面來研究,國際、國內、周邊;社會、自然、自我;黨派、政府、單位;工業(yè)、農業(yè)、商業(yè)、教育、醫(yī)療等不管哪種分法,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和方法。
興趣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聯(lián)想是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相類似時,往往會從這一事物引起對另一事物的聯(lián)想。興趣以需要為基礎,它表現(xiàn)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在他需要的基礎上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進而主動地開發(fā)多種研究性學習活動。
興趣聯(lián)想法,我們認為理論上可從興趣主體向客體轉移,或由客體向主體聯(lián)系兩個方向討論。
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是:主體是客觀存在的,客體也是客觀存在的。它們都建立在存在的基地上,主體通過觀察、分析、研究等活動,可以認識客體,反過來,客體可以通過自身存在的表征、特性、規(guī)律等屬性,可以被主體認識,即認識與被認識的關系,在主體與客體中只要一方不存在,則它們之間的關系便解除。
顯然,研究對象的客觀存在,如果它對人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主體會產生一種心理反應,即“興趣”的心態(tài),當時間不斷增長,認識達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一種“需求”的心理現(xiàn)象,當客觀存在再次沖擊主體的心靈時,會使主體反應更加劇烈,于是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情緒---“需要”。有志者由于主體有需要,一定會努力去獲取,實現(xiàn)客體成為自己的一種精神或物質的力量,這就是主體追求活動的一個量變過程。由于這一過程的存在就實現(xiàn)了主體向客體的轉移,也就形成了研究性學習資源開發(fā)的又一方法。
反過來,如果客觀存在的客體突顯出自己的優(yōu)勢,對主體有強烈的吸引力,那么,客觀存在的主體也便會產生對客體的強烈興趣,進而主動的去認識客體。這一過程就是人所說的由客體向主體聯(lián)系法開發(fā)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
在第三章中,我們通過對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的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整合是對研究活動的梳理,是對各種知識的主動綜合,是對教學活動的機智分析,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科學方法。所以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具有非常明確的目的與十分廣泛的意義。目的:活動資源整合的基本思路就是將活動資源視為一個系統(tǒng),通過對系統(tǒng)各要素的加工與重組,使之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形成合理的結構實現(xiàn)整體優(yōu)化、協(xié)調發(fā)展、發(fā)揮整體最大功能,實現(xiàn)整體的最大效益。意義:資源的整合就是指把研究性學習系統(tǒng)中現(xiàn)有的基本要素進行調整和組合,如何進行整合,對于提高研究性學習課程效果有著更多的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
經過研究,我們認為對于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整合方法可分關聯(lián)法、滲透法、并重法三大方法。
對于關聯(lián)法,我們源于電腦軟件的構架關聯(lián),關聯(lián)是指類別之間的關系,就像是連接物件的鏈結一樣。那么關鍵在于找到鏈結點,即各類別之間的共性。
(x)類別關聯(lián)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過程中。按當今分類有社會類、自然類、科技創(chuàng)新類,各類之間存在其共性。
顯然,社會以某一特定的形式存在于自然之中,任何社會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反過來自然界總存在一定的社會因素,科技在社會與自然中的滲透更是廣泛而全面。所以人們總可以找到其鏈接點。
(x)學科關聯(lián)
在中學,各學科之間都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lián)系,只要我們去挖掘、發(fā)現(xiàn),便可找到它們的切入點,從而人們可廣泛地將其整合起來融于研究性學習活動之中。
學科活動資源整合法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去研究,即:單科與單科關聯(lián)、單科與多科關聯(lián)、多科與多科關聯(lián)。
(x)綜合關聯(lián)
電腦技術中指出:Cisco SIMS 解決方案集成了三種與眾不同且功能強大的事件關聯(lián)方法。把它應用在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中,也同樣有效。所謂綜合關聯(lián),就是將類別關聯(lián)與學科關聯(lián)統(tǒng)一起來整合活動資源的方法。這是規(guī)模較大的研究活動的一種常用的整合方法。
通常來說,綜合關聯(lián)可按如下幾個關聯(lián)圖所示方法來思考。
社會類
語文、數(shù)學、歷史、地理、生物、德育
例:花瑤文化調查活動
屬社會類課題,要寫調查報告(語文)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數(shù)學)………
同樣我們可以作以下構圖
自然類:
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德育、美術、音樂
科技類:
語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德育、美術、音樂、
x、滲透法:
概念
滲透法整合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是指教育目標在不同資源中的體現(xiàn)與應用。使不同資源的活動產生綜合性的教育效果,從而實現(xiàn)活動資源在教育功能上的整合。如把德育滲透在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中。
滲透法不是機械灌輸,不能牽強附會,應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接受教育,這就是講究滲透的藝術
滲透法分單項滲透法、雙向滲透法、廣泛滲透法等。
(x)單項滲透
本法來源于土力學太沙基單項滲透固結理論,將此法遷移到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整合中有著獨到功能。
單項滲透法是滲透法整合教育活動資源中的最基礎的整合法。
例子:
在某風景區(qū)的考察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是活動的主題,但我們還可在活動中單一地滲透地理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研究景區(qū)的巖石種類,形成年代等。使活動資源獲得最基本有良好整合。
(x)雙向滲透
多項滲透原創(chuàng)于滲透多項新技術克服傳統(tǒng)商品箱的不足。我想這也可應用到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理論中。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效果的有效提高。
顯然:我們將前述的多個單項滲透在同一活動中,便構成了多項滲透法,其整合方法為單項滲透法的多重復合。
例:在某風景區(qū)的考察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是活動的主題,我們可將地理學學習、美學學習、文學學習、音樂學學習、生物化學等到學習都同時復合在一次活動中。從而實活動資源的有機整合。
(x)廣泛滲透
本法源于《互聯(lián)網廣泛滲透市場》把這一作法嫁接到教育活動資源整合應該有比較大的突破。
我初步設想這一整合法適合于大規(guī)模的教育活動。即社會、自然、科技各類,教育、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各學科、各專業(yè)及各種學習活動的橫向與縱向整合。是我們這一研究的重點內容。如果能成功,則是一項不可小看的成果。需要大家集中全力突破理論難關。其方法走向還在研究之中
x、并重法:
概念:“并重法”即所有活動資源在整合中同時提出、同樣看重、同等對待的方法.是切實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效果的良好方法.
在這一方法中既注重新活動資源的發(fā)掘,也注意對所有活動資源的綜合利用.這一整合方法表現(xiàn)了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利用的有計劃性。
我們將并重法從比例發(fā)展、異步發(fā)展、同步發(fā)展三個情況來討論。
(x)比例發(fā)展
比例發(fā)展即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有計劃按比例地發(fā)展。它顯示了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我們可根據(jù)需要去合理利用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中的每一個體,但我們把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每個個體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有比例則體現(xiàn)了有計劃、有安排,有量的控制。
按比例發(fā)展我們將從內容比例、時間比例、區(qū)域比例等維度展開。
(x)異步發(fā)展
我們從交流異步電動機的作功原理聯(lián)想到,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的異步發(fā)展,能起到分層調控,提高效能的作用。
顯然異步發(fā)展的各元素是同等重要的,只是時間變量有先與后的不同。
異步發(fā)展法整合活動資源可從主題內容、活動階段、空間區(qū)域三個方向研究。
(x)同步發(fā)展
商人論壇中指出:同步發(fā)展才是最高境界。所以同步發(fā)展是我們用并重法整合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最高目標。
同步發(fā)展法整合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就是要求將社會資源、自然資源和科技創(chuàng)新資源同步規(guī)劃、同步實施、同步發(fā)展,做到活法效果、學習效率、時間效益的統(tǒng)一。
對同步發(fā)展法撰寫我們將從社會資源、自然資源和科技創(chuàng)新資源同步整合的角度闡述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第四章里、我們對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管理與評價進行了討論,我們認為從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管理上,應加強場所管理、活動管理與后勤管理三個方面,它們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方法。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評價上,我們從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對活動過程的評價及對活動成果的評價三個方面陳述其觀點與方法。
七、結論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的開發(fā)與整合是有法可依的。首先,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在開發(fā)上可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開發(fā),其次,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整合是有法可依的。通常有關聯(lián)法、滲透法、并重法三個維度。再次、整合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源是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效果、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
(二)研究性學習活動
八、對上級的意見或建議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省市教育科研領導,對我們課題研究十分關心,特別是邵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陽敘學副院長和理論室主任趙建軍同志的大力支持與關愛,使課題研究得到了強力的指導,所以其成果有著系統(tǒng)地按規(guī)律延申。但是作為科研,我們看到,能熱情參加的人可以說越來越少,使學校負責科研工作有人員感到十分艱難。我們希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要想辦法大力激勵在職在崗人員努力作好科研工作,爭取更多的人員進行科研隊伍。
九、體會
課題組向社會提出少年兒童玩具設計,應與學校教育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的觀點,盡可能地讓少年兒童在玩耍中感受知識,在娛樂中理解自然,這樣既能做到提高玩具商品利用率,又能讓孩子們從小便形成科學感悟、降低學生在校學習難度觀點,由于物質與資金條件,本次研究尚未完成。
我們的理論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與驗證,還需要組織力量進行整理與完善,以確保研究性學習理論的系統(tǒng)化、嚴格化,使我們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成果,更具它獨有的社會魅力,總之我們的路更長,我們將會同全體學者一道,繼續(xù)努力去完善自己的研究,爭取獲得課題研究的圓滿成功。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10
經過幾次較為深入的對魯班湖旅游資源的調查研究,我們已經逐步掌握了魯班湖的基本情況,這里就我個人在這次研究性學習的看法和感受作以下總結。
在這次活動中,我任務重點是負責對資料的收集和,這其中就包括魯班湖的概況,現(xiàn)有旅游資源和產生的經濟效益等原始資料的收集,以及對當?shù)毓ぷ魅藛T和游客的問卷調查資料的收集。這次是我們四個人第一次在一起進行課題的研究性學習。由于對研究性學習的理解不夠深,以及沒有太多的社會實踐經驗,這就決定了我們四個人必須團結在一起,組成一個集體,用各自的優(yōu)勢去彌補他人的不足,從而使我們發(fā)揮出更強的戰(zhàn)斗力。
我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十足的進步。無論是在面對多種選擇的關鍵地方,還是在應對社會上各類人物上,我都在這次的活動中積累了寶貴的社會經驗。無論是在選擇資料內容上,還是在資料和統(tǒng)計資料上,我都通過這次活動深刻體會到了統(tǒng)籌安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論是在社會實踐能力上,還是在社交能力上,我都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提高和進步。通過這次活動還使我們理解到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的重要性,運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又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社會經驗的積累。另外,通過這次活動還使我們清晰的認識到只有一個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社會上站住腳,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在此,我衷心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了這次機會,使我們的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為我們今后進入社會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
1、怎樣提問題;
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
3、如何研究課題;
4、怎樣查找資料;
5、教學評價;
有些教學內容在本學期教學中有涉及,但沒有拿出課時講授,在下學期的教學中要作專門的講解,如:調查與采訪;課題研究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強調:
1、學生通過基于問題或主題的探究實踐,形成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并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fā)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道德。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開闊思路、知識準備、選擇方法。對學生的所有能力訓練,都要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進行,教師起一個引導和指導的作用。
通過這次社會調查,我覺得我收獲很大,我在這次任務中擔任記錄員,雖然任務算是最輕的,重要是對各個來訪對象作簡要的文字記錄。但我感覺還是很累,主要是由于交通不方便走了很多路,我想這這可能也是制約魯班湖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次,這次調查,使我們更早地接觸了社會,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在我們這次采訪中,有積極配合我們采訪的,也有態(tài)度比較惡劣的。比如說縣旅游局就很配合我們采訪,而鎮(zhèn)政府漁場負責人則完全不配合,多次責怪我們來得不是時候,并且拒絕采訪和提供資料,當時真的覺得很惱火。不過仔細想一想這其實是一個素質問題,鎮(zhèn)政府漁場各個辦公室里全部擺設的都是麻將,不干實事,這可能也是制約魯班湖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原因之一。
這次活動還使我學會了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上,學會了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使我初步了解到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復雜關系,為我以后更好的適應社會提前打下了基礎。
這次活動使我的綜合實力得到了提高,特在些感謝學校給予了我們這次機會,增強了我們的能力。也感謝在調查中給予支持的每一上人和小組的其它成員。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11
一、課題背景
課題名稱:文言文虛詞的研究
課題組長:
課題成員:
指導教師:
所屬領域:語文
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小組進行了如下研究。
二、課題目的
對于高考中所涉及到的重點文言文虛詞“之、其、以”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對中學文言文中的虛詞的教與學提供參考和幫助。
三、課題研究方法
收集資料、查閱相關信息、小組討論
四、研究過程
確定課題
探討并設計研究方案
成員按照分工進行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整合所收集到的資料并進一步進行資料的分析與研究
總結與反思
五、概述
虛詞在語法意義的表達及語法任務的完成上充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雖然實詞的數(shù)目遠遠多于虛詞,但是虛詞的重要性不可小覷。
實詞如果是骨架的話,那么虛詞則是骨頭里的血液,而整個句子正是通過血液串起來的。因而甚至可以這樣斷言:漢語少了虛詞,便不能正常表達。因此,本小組重點針對“什么是文言文虛詞”“高考中所出現(xiàn)的高頻文言文虛詞都有哪些、它們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重點選取“之、其、以”三個文言虛詞作為研究對象,搜集它們在中學教材中的典型例句,然后對每個例句中對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加以研究和分析,再進行歸類,整理出各個虛詞在中學教材中的典型的用法及意義。
六、正文
。ㄒ唬┪难晕奶撛~的概述
1、虛詞的定義:
漢語虛詞在古代有各種稱謂,如“語助”、“虛字”等。關于虛詞,北宋周輝在《清坡雜志》里記載:“東坡教諸子作文或辭多而意寡,或虛字多,實字少,皆批諭之!
許多古代學者認為虛詞沒有實在意義,卻推動感情抒發(fā)!恶R氏文通》首次從語法學的角度對實詞和虛詞進行了明確的界定。他認為實字即“有事理可解者”,是文的“體骨”;虛字即“無解而惟以助實字之情態(tài)者”是文的“精神”。
郭紹虞在《漢語語法修辭新探》中指出:“古人的虛實說,是在沒有詞類說以前,是在沒有語法學以前,所以目的重在漢語的實際應用。這樣,當然結合到修辭,而適合于古人學文寫文之用!
總之,虛詞是詞匯的構成部分,歷來對于虛詞的界說各不相同,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虛詞一般只有語法意義,表示各種關系和語氣,很少有詞匯意義。
2、虛詞的分類:
現(xiàn)代觀點一般將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嘆詞歸于虛詞。
3、虛詞的作用:
虛詞在語法意義的表達及語法任務的完成上充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雖然實詞的數(shù)目遠遠多于虛詞,但是虛詞重要性不可小覷,究其原因:一是從使用頻繁率來說,虛詞甚過實詞;二是“實字的作用以它本身為限,虛字的作用在它本身以外:用錯一個實字只是錯一個字而已,用錯一個虛字就可能影響很大!
實詞如果是骨架的話,那么虛詞則是骨頭里的血液,而整個句子正是通過血液串起來的。因而甚至可以這樣斷言:漢語少了虛詞,便不能正常表達。
。ǘ┑湫透呖几哳l文言虛詞的疑難問題分析
1、【之】
1.1“之”作代詞
“之”字所指代的內容應該從具體的上下文中予以確定。“之”字多是承前指代,或是蒙后指代。因此,有的語法書上講,“之”字表指代時一般都有提示語。這個提示語可以在“之”前,也可以在后。下面就教材中出現(xiàn)的一些例句加以分析,討論怎樣明確“之”的指代內涵。
、俜蚪穹畬④姡赝踬徶,金千斤,邑萬家。(《荊軻刺秦王》)之,代詞,無疑,但究竟指代的是樊將軍呢,還是指代樊將軍的頭呢?從語法上看,兩者都講得過去。句后面緊接著荊軻的話有“誠能得樊將軍首?”,因為古代取人性命,多以見項上人頭為證。那么“之”指代的就應該是“樊將軍的頭”。
、谖⑻友,臣愿得謁之。(《荊軻刺秦王》)
之,指代行動。結合文意來看,太子的心思是如何對付強秦,荊軻知太子心意,為其解憂,即準備刺殺秦王。故“之”指代刺殺秦王更為妥帖。綜合地,應該把“之”理解為“刺殺秦王”這個終極目標。在這里,“謁”是“請求”之意。
、鄞伺婀笏抉R曹無傷言之。(《鴻門宴》)
之,指代的是“此”,還是“沛公左司馬曹無傷”?從內容上看,“之”所指的是“此”!按恕弊髦髡Z,指的是沛公對項羽說的話,亦即“令將軍與臣有郄”的“小人之言”!按恕笔侵髡Z,“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是謂語,該句式的特點強調了主語所指代的內容,用一個“之”字再后面來復述。本句的“之”即理解為代詞“此”。這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這(是)你沛公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
、苤斺孕蛑,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于國也》)
申,反復陳述!耙孕€┲x”是介賓結構作補語,從而導致“申之”的“之”指代什么,看不真切,但如果我們把這個小句的句式變換成“以孝悌之義申之”,“之”的指代,就可以明確地看出來是指“孝悌之義”。故,代詞“之”,代指“孝悌之義”。
、蒽o言思之,躬自悼矣。(《詩經·氓》)
之,仍是可以理解為代詞的,因為其指代性還是比較強的,指代上文“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的悲慘遭遇。
1.2“之”作結構助詞
(1)用來作為定語后置的標志
、衮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兩個“之”均理解為定語后置的標志。下文有“上食埃土,下飲黃泉”,都是“利”和“強”在一般條件下應當產生的作用。如果寫成“蚓無利爪牙,強筋骨”,因為“利爪牙,強筋骨”容易誤解成“使爪牙利,使筋骨強”。如果說成“蚓無利之爪牙,強之筋骨”,又不符合那時的表述習慣,故只好說成“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同時又起到了強調定語的作用?傊涫讲煌,所產生的修辭功能就不同。
、陂L嘆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艱。(《離騷》)
③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這些句子的“之”都可以理解為定語后置的標志。
。2)用來表示領屬關系,“之”可譯為“的”。
、俳衤勝弻④娭捉鹎Ы铩#ā肚G軻刺秦王》)
譯為:現(xiàn)在聽說用千斤金來懸賞將軍的頭顱。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師說》)
譯為:古代的圣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
③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譯為:今天的事怎么樣?
1.3放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助詞“之”用在主謂結構中間,它的作用是把主、謂兩部分結合得更為緊密,使之成為一個短語。加了“之”的主謂結構不能獨立成句,是小句。從形式上看是一個偏正結構,這種用法的“之”是從用在偏正結構中的“之”的用法發(fā)展而來的。
、僭覆哐猿贾桓冶兜乱病#ā而欓T宴》)
、诠讶酥趪,盡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國也》)
、垸i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逍遙游》)
1.4用來作賓語提前的標志
此外“之”作助詞還有:用來作為賓語(包括介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之”字不譯。
、俳虾螀捴?(《左傳·隱公元年》)
、诜驎x,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鬯魏巫镏校浚ā豆敗罚
、芸鬃釉疲骸昂温校俊保ā堵毅憽罚
1.5作音節(jié)助詞
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者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梢哉f它是為了滿足音節(jié)需要而加的一個襯字。
①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
這個“之”比代詞更加虛,只是湊足一個音節(jié),使語氣舒緩一下,不能把它看成“鼓”的'賓語。
、陧曋窗l(fā)(《荊軻刺秦王》)
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蘇武傳》)
這兩個“之”都用在時間名詞后,表時間不長,表示停頓,兼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出。
2、【其】
2.1“其”作語氣副詞
、傥崞溥也。(《燭之武退秦師》)
晉文公充分權衡利益輕重,準備撤軍,但要給自己找個臺階下,因而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攻打秦國,是不仁義的,不明智的,不勇武的,咱們還是撤軍吧!边@一語境中妙用一個“其”字,“其”的表達感情色彩比較多,能傳遞很多信息。言語中流露出懊悔、尷尬、無奈、不確定、心有不甘的種種情感。
、谑ト酥詾槭,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后面有“乎”,“其”作指示代詞“這”講是說不過去的。句末“乎”表疑問的語氣,“其”,表猜度、揣摩語氣。它委婉、含蓄地道出了圣人為什么越來越明智,而愚人為什么越來越愚拙的原因,使整個句子的意思表達清晰明確,留有余音。
2.2“其”作代詞
、傥揍t(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ā稁熣f》)
、谙嗳绯制滂淀,欲以擊柱。(《廉頗藺相如列傳》)
、凵w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赤壁賦》)
2.3“其”作連詞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其”既可以理解為反詰副詞,“難道”,又可以理解為選擇連詞“還是”,兩者都有揣測語氣。
2.4“其”作助詞
、俾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楚辭·離騷》)
、谂謇_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
3、【以】
3.1“以”用作介詞
(1)表示時間,相當現(xiàn)代的介詞“在”。
、賾训坶w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滕王閣序》)
、谑家詮妷殉,及還,須發(fā)盡白。(《蘇武傳》)
。2)介紹動作、行為所使用的工具。“工具”,既指具體的工具,也可指人的軀體,制造器物的原料以及借以完成動作的力量、手段等。
、夙棽喟蝿ζ鹞,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
、谠S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3)介紹動作、行為所依靠的條件、憑借。如果說“介紹動作行為所使用的工具”中的“工具”還比較具體的話,那么“條件”、“憑借”則比較虛,大都是指某種動作、行為所使用的名義,所遵循的規(guī)則,所依據(jù)的條件,所憑借的態(tài)勢以及進行的角度等等。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張衡傳》)
。4)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這是語言中常要表達的一種關系。因果關系既可以用復句來表達,也可以用單句來表達。介詞“以”常引導單句,由“以”來介紹出原因。
①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诓毁T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3.2“以”字用作連詞
這種“以”字與作連詞用的“而”字用法相同,可以連接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但“以”只能用作順接,不能用于轉接。也就是說“以”可以表示順承、修飾、因果、目的等關系,但不可以像“而”那樣表示轉折關系。連詞“以”所連接的兩部分之間關系的辨析
從意念上講,連詞“以”字可以連接多種關系,目的關系、結果關系、并列關系、順承關系、修飾關系等等。
。1)“以”表目的、表結果關系:
目的是人們主觀愿望希望實現(xiàn)的,是美好的心愿。而結果只是一種狀況的反應,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而不好的結果決不是人們主觀愿望希望實現(xiàn)的,所以不會成為人們的目的。至于好的結果與目的如何區(qū)分,可以用“而”字來替換“以”字。一般說來,作連詞的時候,“以”的作用、語氣比“而”要強、重一些,這可能和“以”的連詞用法是從介詞用法衍化而來有關。表目的時,可譯為“而”“來”;表結果時,可譯為“以致”。
①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
表順承,一般有一種情理或時間上的相承性,“越國”順理成章發(fā)生的事情并不是“鄙遠”,并且“鄙遠”也不是“越國”的必然結果!氨蛇h”是秦國的最終目的,把遠方的鄭國作為邊邑,“越國”是必須的途徑,即越過晉國,可直接譯為:越過別國而把遠地當做邊邑!耙浴弊肿g為“而”、“來”。故把“以”理解為表目的的連詞更為妥帖。
、谇赝醮笙,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理解為連詞“以”,前一部分是方式,后一部分是目的!耙浴笔悄康倪B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來”,“傳以示美人及左右”譯出現(xiàn)代漢語是“傳遞和氏璧來給美人和左右的人看”。
③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
“亡鄭”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陪鄰”,這是秦穆公決不希望看到的事實,因而從燭之武說服秦穆公退軍的心理而言,“以”表結果更為妥帖些,正是“亡鄭”這個不好的結果,會導致“陪鄰”,“以”可直接翻譯成“來”。
。2)“以”表順承、表遞進關系: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離騷》)前一個“以”,連詞,表順承關系。背即違背之義。繩墨,木工用來取直的工具,這里比喻正直之道。第二個“以”作介詞。廖序東《釋<離騷>的“以”字句和“而”字句》中認為,“以”是介詞,處在兩個動賓結構之間,后面添一個代詞“之”,構成介賓短語,充當“以”前動賓結構的賓語。這個不完全的介賓結構充當“以”后動賓結構的狀語!案傊苋菀詾槎取毖a充完整,即“競周容以之為度”。
。3)“以”表修飾、表順承關系:
“以”表修飾,“以”前的動作與“以”后的動作相伴而生,一輔一主,共始共終,“以”表順承,“以”前后的兩個動詞是前后相繼的,即后一個動作發(fā)生的時候,前一個動作便自動結束?勺g為“而”、“地”或者不譯出。
七、 總結與反思
通過探究典型的文言文虛詞“之、其、以”,使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文言文虛詞的內涵、類別及作用,熟悉了典型文言文虛詞的用法,同時提升了文言文閱讀能力和應用能力,并培養(yǎng)了對于語文文言文學習興趣。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12
一基本格式部分
《中國百年社會風俗變遷》研究性學習課題
學校:
班級:
小組成員:
1 研究背景
社會風俗的變遷既是一百年來政治變遷,經濟轉型,外來影響等作用下的產物。又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變革的表現(xiàn)。社會風俗不是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而是關系的社會發(fā)展的大事,很值得我們下一番功夫來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義
(1) 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社會習俗和生活變化的史實,探究其變遷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較歷史現(xiàn)象理解歷史發(fā)展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生活的影響。
(3)掌握社會習俗和近代服飾、餐飲、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的變化情況。通過歸納、比較社會習俗和生活的變遷情況,培養(yǎng)歸納發(fā)展特征的能力。通過思考“為什么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習俗和社會生活會有如此大的變化”等問題,培養(yǎng)站在歷史發(fā)展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
通過對比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歷史事件或歷史現(xiàn)象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其異同,探究其原因。這是歷史比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點及主要內容
。1)社會風俗和生活變化的原因、特征。
(2)中國社會變動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影響。
5 研究步驟
(1)確立選題
。2)根據(jù)確定的題目內容,調查對象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
。3)搜集有關社會變化的資料、圖片、走訪老人、社區(qū)以及相關專業(yè)人員,了解社會變遷的基本情況。
(4)分類整理所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對比分析,探究百年社會風俗變遷的原因和影響。
(5)將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進行展覽。
6 資料收集手段
依據(jù)研究內容,通過圖書館,博物館,互聯(lián)網,家庭等搜集資料,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要注意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典型性。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13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
1、怎樣提問題;
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
3、如何研究課題;
4、怎樣查找資料;
5、教學評價;
有些教學內容在本學期教學中有涉及,但沒有拿出課時講授,在下學期的教學中要作專門的講解,如:調查與采訪;課題研究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性研究是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研究活動。
研究性研究強調:
1、學生通過基于問題或主題的探究實踐,形成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研究并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fā)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道德。 從研究性研究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研究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研究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開闊思路、知識準備、選擇方法。對學生的所有能力訓練,都要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進行,教師起一個引導和指導的作用。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14
研究小組成員:×××、×××、××、×××
指導教師:×××
課題題目:農村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
簡要背景說明:
一、必要性和急迫性
農村中學同樣肩負著培養(yǎng)人的重任,同樣要為學生主動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服務,農村的孩子同樣需要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樣會面臨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zhàn)。所以,農村中學同樣要認識到研究性學習開設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相對城市中學來講農村中學,對素質教育的認識要模糊一些,實施起來要困難一些農村中學實質上是應試教育的重災區(qū)。在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可以打破以學科分類作為課程基本形態(tài)的教學體系,讓學生從封閉的課堂中解脫出來,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生活化及實踐性,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知識更有價值。所以,研究性學習是農村中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突破口。農村中學同城市中學相比畢業(yè)后留在當?shù)氐膶W生要多,這批學生回到農村第一線后,直接為當?shù)氐慕洕l(fā)展服務。他們是否具有科學素養(yǎng),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將直接影響中國農村的發(fā)展進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意義尤為重大,形勢也更為迫切。
二、劣勢及優(yōu)勢
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首先會遇到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軟件建設”問題,即老師的教育觀念及指導水平問題,一般農村中學較重視學科教學,老師擅長書本知識的傳授,自身對科學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很少,所掌握的知識都局限在本專業(yè)范圍內,這將會削弱課題研究中老師的指導;農村中學信息又相對閉塞,對新事物了解甚少,這些都會影響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的成效。
二是“硬件建設”問題,即學習資源建設,主要指農村中學在信息技術、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方面的建設較薄弱,學生很難通過網絡進行外源學習,憑借實驗室進行物理性、化學性實驗也受到制約,純理論性研究也相對困難。
當然農村中學進行研究性學習也有著城市中學所沒有的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表現(xiàn)在:
第一,地域優(yōu)勢,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隱含著豐富的資源,產業(yè)結構形式多樣,自然物種豐富,民俗風情各異。這些都為研究性學習提供豐富、生動的內容。
第二,農村學生較純樸、能吃苦耐勞,對學習執(zhí)著,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也較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及科學的精神。
三、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的現(xiàn)狀:
在省外,乃至全國同類課題的研究很多,大致從研究性學習的原則、方法、途徑等方面作了一些理論研究。而結合農村高中現(xiàn)狀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方面做的研究很少。我們認為本課題從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標取向,實施取向和追求的境界三方面進行理論與實踐研究,對探索農村高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yǎng)適應教育發(fā)展形勢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基本內容:
一、當課程改革越來越成為教育關注的中心時,新型的課程形態(tài)和學習方式便應運而生,研究性學習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趨勢,也切合我們當前整個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宗旨,即培養(yǎng)具有良好個性的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此,本課題研究基本內容如下;
。1)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取向--生命體驗
目前的研究性課程,基本目標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學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識三方面。我們要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以布盧姆目標體系基本理論為基礎,重點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時,形成自己的研究性學習目標體系。同時,開發(fā)另外兩個功能,一是發(fā)展教師和學生對現(xiàn)象過程或信息的個性化的解讀能力;二是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信息處理的能力。這兩方面正是學習生命回歸體驗的本義,即在于挖掘人的這兩方面潛質。終身學習的旗幟永遠引導他們去提升自我生命的價值,解讀和體驗生命的存在,從中汲取智慧,以應付知識和信息的“爆炸”,提升教師和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意志。
(2)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取向--學習化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要求:學生是參與的主體,教師是參與、指導和幫助者;實施方式:靈活選題、開放時空,以學生自主研究為主;選擇內容:強調學生能力所及的范圍;實施程序:準備--實施--結論--報告,具體實施方案由學生各自需要設定。因此,研究性課程的實施取向應該是一個學習化、實踐化及不斷反復提升的的過程。我們在研究上述內容時,還要重點研究,研究性學習課程一般方法與學科課程具體方法的協(xié)調問題,以求得方法論上的突破。
(3)研究性學習課程追求境界--學習自由
研究性學習課程追求境界--學習自由主要有五方面內涵:
、傺芯啃哉n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整合為基礎,強調以學生切身的現(xiàn)實生活和實踐領域為內容,以促進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達到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習慣的形成并力爭與實踐相結合的習慣形成為目的。
、趯W生作為課程內容的主要開發(fā)者、探索和創(chuàng)造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
、垩芯啃詫W習課程目標的定位要具有一定的難度。
、苎芯啃詫W習課程的特色就是打破傳統(tǒng)的.整齊劃一的課程內容,給學生的特長的個性的良性發(fā)展開辟空間和時間。
、菅芯啃詫W習課程具有最大的開放性。
二、課程實施方案
1.成立,遼中一高中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管理小組
由學校行政、備課組長、班主任和部分教師組成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管理小組,負責對課程進行業(yè)務指導,組織實施、調控督促。
2.學習動員,樹立課程意識
。1)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體會新課程計劃和教育部頒發(fā)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充分認識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對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對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重要作用。使教師切實感受到新課程計劃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與緊迫性。
(2)學校采取送出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分批組織教師到外地學習參觀。
。3)收集、印發(fā)有關“研究性學習”的專著、理論文章、經驗交流資料等,并組織學習或分組討論,使教師掌握“研究性學習”的目的、目標,開展方法和操作步驟。 (4)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了一系列的講座,向學生介紹“研究性學習”,作好學生的動員工作,幫助學生轉變觀念,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對學習、成長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進行研究性學習、怎樣進行課題研究等。并在20xx年6月下旬,學校指導學生自由組成課題組,開始進行研究,并要求學生利用雙休日、暑假進行調查研究,為下一期的繼續(xù)實施打下基礎。
3.確定課程教育目標,制定整體計劃,編制進度計劃。
4.課程實施管理:
。1)教師培訓,建立教師對課程的管理體系。
。2)重視對學生的課題活動的指導,教師及時了解課題活動的進展情況,協(xié)調解決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困難和問題。
(3)課題研究期間,舉行與“研究性學習”相關的各種學習以及實踐考察,以達到開闊視野,理順思路的目的。
(4)領導小組、管理小組成員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應保持經常性的聯(lián)系,舉行多種形式的座談會,增進了解,促進課題研究健康發(fā)展。
。5)在課題開展過程中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課程骨干教師,給他們提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的機會,使之能承擔起課題研究導師的重擔。
三、教師如何適應研究性學習: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走出對研究性學的認識誤區(qū),不少教師認為,中學屬于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最佳時期,其主要任務是學好各門文化課,搞研究性學習應放在課外,不應作為必修課;搞研究性學習,農村中這的教學條件還不足、執(zhí)行有困難,很難搞出名堂來;搞研究性學習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降低升學率 顯然,這是受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所產生的顧慮,教師應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意義和實施方法的認識,消除上述顧慮,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了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把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這不僅使學生看到了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價值,提高學習積極性,還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要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和重要意義。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與教師一樣能通過互聯(lián)網,各種媒體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而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質的提高。研究性學習是一門全新的課程,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探索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對習慣于純學科課程教學的廣大教師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教師必須加強學習,要重視自身科研素質的提高。要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具體方法,懂得如何做課題,研究性學習中課題實施的一般過程是:選題立題─→成立小組、制訂方案─→課題實施─→課題結題─→成果展示。選題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1)從學科學習的疑難中找課題,如“濃硫酸氧化性的實驗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測定”;(2)從學生身邊找課題,如“對人體無害的修正液”、“空調滴水問題的解決”;(3)從各種媒體上找課題,如“長江三角洲7000年來岸線演變和未來預測”等。成立小組、制訂方案,主要是選聘好指導教師,確定課題組長、寫好課題開題報告,開課報告應包括課題背景、研究的目的意義、人員分工、研究步驟、所需條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課題實施主要為文獻閱讀─→網上查找─→實地考察─→專家走訪─→資料整理─→實驗論證,課題成果可以是課題報告、論文、作品、產品或設計方案、建議等,課題報告主要有課題名稱、指導教師、課題組成員、執(zhí)筆人,正文包括引言、論點、論據(jù)、結果等。要學習本學科甚至跨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發(fā)展動態(tài),掌握信息技術,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重視相關資料的積累、逐步豐富適合本地本校實際、受歡迎的研究課題的綜合性資料儲備。
再后要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工作。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面對學生提出來的一連串問題,教師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點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通過哪些途徑去尋找答案。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檢索查閱書刊雜志、上網、談訪、問卷等形式獲取資料的方法,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zhèn)巍?yōu)劣,識別對研究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fā)現(xiàn)資料間的關聯(lián)和趨勢,得出相應的結論;指導學生運用各種通訊手段──信、電話、email等向專家請教,使他們學會學習。教師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使他們學會思考。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fā)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課題的目的與意義:
目的:目前的研究型課程,基本目標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學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識三方面。我們要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以布魯姆目標體系基本理論為基礎,重點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時,形成符合農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標體系。
理論意義:
中國農村人口多,農村地域遼闊,農村中小學人數(shù)多,比例大,農村教育環(huán)境、教育資源相對滯后(也必然會有些優(yōu)勢),科教興國,發(fā)展教育,首先要研究農村中小學教育,所以結合農村實際來研究農村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如何開展,構建符合農村高中教育的理論與模式,合理開發(fā)教育資源,以此來推動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發(fā)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合格人才。同時,本課題的研究,也從理論方面填補了農村高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空白,釋放農村的智力資源,有一定的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新價值。
實踐意義:
、偻ㄟ^本課題的研究,構建符合農村高中特點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理論模式,從而進行農村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踐,以此推動農村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為培養(yǎng)富于團隊精神的有競爭能力的合格四化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趶膰楹娃r村實際出發(fā),利用農村教育資源發(fā)展農村高中教育,服務農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課題的目標:適應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需要,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為新世紀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
研究課程:各學科
活動計劃:
。1)任務分工:
。2)活動步驟:分階段實施
(3)活動所需的條件:圖書資料、實驗設備、電腦上網社會調查與訪問、實地參觀考察與測量等
。4)交通工具:自行車、出租車等
(5)其它:各科教師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采取其他手段或方式,但不違背教育規(guī)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為宗旨,以學生接受能力為限。
(6)預期的成果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15
課題名稱: 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
1、選題意義和背景。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對所學內容進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學習不僅注重對學科知識的傳授,也致力于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協(xié)作能力、批判精神、嚴謹作風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提高創(chuàng)新探索能力。筆者進行了一些調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學習的現(xiàn)狀。調查表明,目前很多學校將研究性學習定位成學生做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當然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探究,對于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要求相當高,學生面對這個龐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另外,一個課題的完成,通常要耗費半個學期甚至一個學期的時間,由于學生的常規(guī)學習任務的影響,這種單一的長時間的課題研究,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草草收尾,學生借助網絡、書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報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這樣,那么學生無論上了多少節(jié)研究性學習課,無論研究了多少個問題,書寫了多少份調查報告,最終都會成為“瞎子摸象”,偏離研究性學習的宗旨。
針對目前的兩大問題:數(shù)學課堂的40分鐘,惜時如金,用于深入探究的時間不夠;研究性學習課題耗時長,學生完成困難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筆者考慮,能否將數(shù)學課堂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整合,找到兩者的結合的平衡點,讓研究性學習真正發(fā)揮其功效。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2。1,國外研究性學習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傳統(tǒng)的以掌握文化知識為授課目的和以講授式作。為主要教學模式的教育體系已經無法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為社會的迫切需求。
從十八世紀以來,至少有三次大規(guī)模的研究性學習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紀末到l9世紀初的歐洲,在受“啟蒙運動”的啟發(fā)之后,盧梭、福路貝爾、裴斯泰洛齊等人倡導“要理性思維”的研究性學習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美國,這次倡導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因為實驗科學的迅猛發(fā)展,為了順應工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目的是培養(yǎng)出具有適應及改造自然和社會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歐美、亞洲等各國,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布魯納等人,他們對“探究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的合理性從理論上進行了系統(tǒng)的論證。
與發(fā)達國家相比,研究性學習在我國的起步較晚,我們應該多了解一些先進的理論,借鑒各國實踐的成功經驗,使我國的課程改革得到更好發(fā)展。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哲學家杜威提出圍繞問題組織教學,形成了“問題教學法”。在問題教學法中,教師設計問題必須考慮學生的情況、已掌握的知識、直接經驗,問題必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創(chuàng)設符合生活實際的經驗情境,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動生成教學內容!皢栴}教學法”強調的是在“做中學”,“做”即要求學生動手、動腦,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時進行反思,最終獲得新知識。由此可見,“問題教學法”帶著濃重的研究色彩,是讓學生在研究中主動構建和成長。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有與研究性教學相類似的主張,他認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類似于科學家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學時應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提出疑問,然后自己解決自己的疑問。學生應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新知識,把握住學科的基本結構框架。
20世紀80年代之后,美國對高中生開設的社會研究課,說明美國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視,而研究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讓學生在研究中學習。日本的綜合性學習課程,也有其獨特之處:
第一,學校根據(jù)其教學目標和辦學理念自己J編寫教材;第二,綜合活動課程注重操作性、體驗性,是對分科學習內容的綜合應用;第三,綜合活動課程的課時安排較靈活,可以根據(jù)課程內容來安排上課時間,少則一節(jié)課,多則一天;第四,綜合活動課程的方式多樣化,可以打破班級這一基本教學單位,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第五,綜合活動課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師負責,而是由全校教師共同參與組織,還可以邀請校外專家前來指導。
世界各國的研究性學習,其操作的方式方法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學生培養(yǎng)的方向上是統(tǒng)一的,教育理念和出發(fā)點如出一轍。
2。2我國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分析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在我國古代教育家們智慧的教學思想中早就有所體現(xiàn),如孔子推崇的“學、思、問”及啟發(fā)式教學,孟子和朱熹所倡導的批判、懷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全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中新增綜合實踐活動課,至20xx年4月,《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要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動手實踐、自主閱讀等不同形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探索、數(shù)學創(chuàng)造的過程。筆者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學習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以筆者所在的無錫市第一中學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課時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學生一般會用半個學期(大概10課時左右)的時間研究一個課題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學習報告。具體流程是:學生按興趣自行分組,每組討論自主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或者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確定了研究課題之后,學生自行分配任務。由于論文完成的周期較長,小組課題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師可能本身對學生所研究問題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師未必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果說傳統(tǒng)教學是“灌輸式”的,那目前這種研究性學習就是“放羊式”的。作為一線的數(shù)學教師,我們應該尋找一個方式,將學科教學和研究性學習有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高效掌握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積累的優(yōu)秀文化和規(guī)律性知識,同時又能學以致用,通過實踐研究積累經驗。
3、參考文獻。
[1]數(shù)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 04。
[2]李其龍,張可創(chuàng)。研究性學習國際視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3]夏錦文,程曉樵。研究性教學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陰。中國大學教學,20xx(12):25—28。
[4]徐鳳生。研究性教學的理論探討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xx , 6 ) : 44—48 。
[5]史曼莉,姚利民,康雯,蔣家瓊。研究性教學思想發(fā)展初探[M]。大學教育科學20xx(6):35—40。
[6]黃麗芳淺論高中數(shù)學研究性教學的內容選擇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新課程研究,20xx(6): 10—12。
[7]葉建華。數(shù)學課程中的研究性教學方式[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xx(9): 66—67。
[8]劉偉忠。研究性教學中的難點與實施重點[J]。中國高等教育,20xx(24): 42—43。
[9]張志亞。對結合各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xx(6):25—28。
[10]柴華芳。高中數(shù)學課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J]。學周刊,20xx(9): 181。
[11]王聾。研究性學習與數(shù)學教學的有機滲透[J]。天津大學學報,20xx (9 ) : 40—4 I
[12]李兵。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J]寧波大學學報。20xx(3): 22—26。
[13]黃惠蓉。現(xiàn)代數(shù)學與研究型課程整合的探索與思考[J],F(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xx(4): 13一l5。
[14]劉興華,周春荔。試論中學數(shù)學的研究性學習[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xx(增刊):106—110。
[15]楊紅艷。淺談數(shù)學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茖W教育,20xx(2): 79。
[16]朱慕菊。走進新課程一與課程實施者對話[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66。
[17]李瑩。高中數(shù)學教育中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初探[J]。赤子20xx(12): 293。
[18]鐘啟泉,崔允都。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一一師范生讀本〔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
[19]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一一教育智慧的意蘊CM。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13。
[20]連文剛。高中生數(shù)學學習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學教研,20xx(6): 30。
[21]呂林海等。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三種實施模式初探[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xx(2):85。
[22]馬玉煥。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一一淺談高中數(shù)學的研究性學習[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xx(04): 4l —43。
[23]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 04:48—5。
[24]葉紀林。20xx國外研究性學習的現(xiàn)狀、特點及啟示陰。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xx(02): 53—56。
[25]金鑫華。高中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和認識[J]。上海中學數(shù)學,20xx, O5:22—23。
[26]華志遠。發(fā)掘教材引言中“引”的功能[J]。中學數(shù)學,20xx,3: 4—5。
[27]華志遠。CAl在圓錐曲線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 ]。中學數(shù)學,1999, 03:25—27。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相關文章: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6-10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4-21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4-29
【優(yōu)】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7-01
【精】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3-08
高中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09-23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通用】08-11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15篇(精品)10-31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精品15篇]09-15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常用15篇)07-01